廊桥网首页 | 精彩选读| 游记攻略 | 消息参考 | 廊桥寻梦 | 乡土中国 | 世界遗产 | 摄影图库 | 廊桥论坛 | 中国廊桥国际学术研讨 |

专题栏目
个人文集
翁卿仑涛岩草中英
燕海林邱小谊陈豹文
朱九澄薛爱美夏兆平
翁晓彬夏良贤徐克文
吴玄杨立成龚崎现
苏康宝高启新张黎华
陈圣格薛一泉
热门文章
固顶文章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履约报告
固顶文章泰顺:以廊桥修复精神 助推新发展
固顶文章国宝重生!温州泰顺受损古廊桥之
固顶文章季海波入围2017“中国非遗年度人
固顶文章2017温州十件文化大事评选,快来
固顶文章福建寿宁获评“中国木拱廊桥文化
固顶文章看,被冲毁的国宝廊桥是这样一步
固顶文章泰顺三座国保廊桥修复工程顺利通
固顶文章【廊桥人物】季海波:非遗保护要
固顶文章烟雨廊桥,点滴皆做相思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廊桥网 >> 精彩选读 >> 综合新闻 >> 消息参考 >> 正文
一个村庄的拯救行动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钱江晚报 点击数:1684 更新时间:2007/2/3 23:36:09【字体:
 
是什么力量,使一个小山村2天内为一位养女捐出22万元
是什么力量,让这个小山村感动了一座城市

一个村庄的拯救行动
  她叫陈碧云,她是不幸的,18年前,惨遭父母遗弃;18年后,又患了白血病。但她又是幸运的,18年前,一对善良的夫妻收养了她,把她当亲生女儿一样抚养;她不幸患上白血病准备放弃时,全村老少都伸出了援助之手,这个只有800多人,年人均收入3000多元的贫穷小山村,在两天里创造了一个奇迹,他们凑了22万元医药费,基本解决了女孩的手术费用……

  这个小山村就是泰顺县大安乡花坪头村,为什么800多位村民包括在全国各地做生意的乡亲都全力以赴帮助这位不幸的女孩?是什么力量创造了两天之内凑齐22万元医药费的奇迹?

  带着疑问和感慨,记者走进了这个小山村。

  “千万不要放弃!”

  一个个电话,从全国各地打来

  女孩叫陈碧云,初中毕业后,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碧云来到广东打工。去年12月,碧云出现了牙龈出血、头晕、四肢无力等症状。一家人送碧云到上海检查,医院查出她患了白血病,医生说,骨髓移植需要30多万元。

  30万元,对这收入不足千元的家庭来说简直是个天文数字。

  “妈妈,我们回家吧,骨髓移植也不一定有用!”30万元让懂事陈碧云绝望了,她知道养父母不会亲口说出“回家”两个字,所以她坚决要求放弃治疗,回家去。

  “我们没办法了,只能放弃了!”回家的前一天晚上9点左右,陈碧云的哥哥无可奈何地打了电话给村支书陈维库。

  “放弃治疗绝对不行!我先拿出两万。”陈维库当晚就召集村干部开会,商量着怎么帮助陈碧云。当晚10时多,第一个电话,陈维库打给了在江苏南京做陶瓷生意的村民包新里。“放弃绝对不行!”包新里在电话里就急了。“我先捐上两万元,我再帮你问问这里的其他老乡。”

  在江苏常州做生意的张大平从包新里那里得到消息,打电话给陈维库说,先捐8万元,到时候做手术缺多少尽管开口。在上海的邓成平自己捐了1万元,不到10分钟又打来电话,为陈碧云拉来了4万元治疗费……

  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陈维库的手机几乎没有停过,一个个电话从全国各地打来,捐款不断地增加。

  75岁的包能佃听说后,拿来卖粮的2000元钱,陈维库说,老人脚上的解放鞋已开了“口”,衣服袖子短了一大截。

  短短两天里,陈维库收到了22万元捐款!

  村委会为何一呼百应

  危难之际,看出一个村集体的力量

  记者日前赶到花坪头村时,已经是晚上8点多,30多位村民还站在村口等候,他们等待着记者给他们带去在温州住院的陈碧云的消息。记者告诉他们,碧云现在病情暂时平稳,他们才渐渐散去。

  在村委会,村支书陈维库给记者出示了随身带着的一张纸,上面密密麻麻写了26个人名,每个人名后面都有一个金额。这些人都是那两天打电话来捐款的人。名单上有好多人,连陈维库都不认识。

  “你号召力挺大的吗!”眼前这位个子不高,瘦瘦黑黑的村书记让记者着实佩服。

  “我哪有那么大的本事,主要是我们村委会的凝聚力。”陈维库说。

  花坪头村并不大,住户主要集中在一条路上,路面修整得很整洁,路灯打破了山村的黑夜。“道路修得不错,还有路灯呢。”记者还惊讶于这个小山村的环境。

  “多为村民做点实事,村委会才有号召力呀!”陈维库告诉记者,村里的三分之二村民出去创业了,留在村里的都是孩子和老人。要让在外创业的村民放心在外,还得靠村委安排好村里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前两年,村里拿出了钱,不仅修了道路,而且还刷了村民的外墙,装了路灯等等,村委所做的点点滴滴,不管是在外面的、还是在家里的村民,都看在眼里。

  “村民有事,村委解决;村委号召,村民响应。”陈维库说:“陈碧云的这次筹款为什么会成功的原因之一。”

  有难大家帮,这是村里传统

  几千年的淳朴民风,在这里依然没有改变

  “村民都不富裕,年收入3000元,怎么能在两天内凑齐近22万呢?”记者提出了疑问。

  “我们村呀,坐落在这山沟沟里,也没什么外来人。村里有个传统,一人有难大家帮。村里谁家有人生病了,每家每户都会派出代表去看望;村里有人需要帮助了,全村人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陈维库说,不管是在外面的还是留在村里的村民,大家都会非常团结,互帮互助把事情解决好。

  “我的爷爷的爷爷都这么做的,轮到我身上,当然也得这么做,还能两样?乡里乡亲的,抬头不见低头见,能帮一点是一点。”包能佃大爷说。

  村民林小春说,村里民风淳朴,他们出门时,家家户户一般不锁门,如果村民要借个什么东西,可自己开门去拿。或许正是这样的淳朴,使他们“互帮互助”的传统一直延续下来……

  钱不够,大家凑

  农村医保依然薄弱的今天,爱心是救命的力量

  “陈碧云也参加了农村医疗合作保险,但最多只能报销2万元,碰到白血病,花30万元,对一个普通农户来说简直不可想像。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靠大家互帮互助,才能救她一条命。如果单靠她一家人的力量,是完全办不到的。”陈维库说。

  看来,“钱不够,大家凑”是现在农民医疗保障体系依然脆弱时,解决农民看大病问题的重要补充。

  “我住院的时候,听说很多人得了和我一样的病,他们都因为没钱治疗回家了。如果村里人没有伸出援助之手,我可能也是一样的命运。我真不知怎么感谢我的父老乡亲。”陈碧云的眼睛湿了。

  陈碧云说,如果每个村庄都能集资设立一个大病援助基金,或许村民不用再害怕生病了。

  一个村庄,感动一座城市

  好多人,愿为她捐献骨髓

  这两天,陈碧云等待骨髓移植的消息传出后,不少温州人纷纷表示愿意给她捐骨髓。在泰顺雅阳当教师的林安青说他和陈碧云是老乡,如需配型可先采他的血样。

  “我们这里好多人都愿意捐骨髓。”在温州打工的郑国钢则发动了工友一起来捐骨髓。

  温州市红十字会表示,想捐献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市民可先拨打0577——88159605登记。

  昨天,正住在温附一医院的陈碧云告诉记者,亲生父母已经找到,亲弟弟也来骨髓配对了,遗憾的是没有成功。现在病情比较稳定,输血后,也没出现大的出血点,现在头也不疼了,她从温州市红十字会那里得知消息说有20多人已经登记,愿意为她捐骨髓。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一袋袋血浆,维系着陈碧云的生命,同时也牵着养母邱美爱的心。

进入论坛察看更多图片、发表评论〉〉〉〉

文章录入:大笨钟    责任编辑:大笨钟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Copyright©2000~2005 Langqiao.net,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廊桥网LANGQIAO.NET 版权所有!

    本站实名/通用网址:廊桥;手机支持: ;:QQ热线: .E-MAIL(MSN):

    中国廊桥保护与宣传公益网站 浙ICP备05018309号

    温馨提示:按Shift键同时点击页面上链接,即可在新窗口中打开链接内容;强烈建议使用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站!显示器1024*768分辨率为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