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禁不住诱惑,去了浙南。一路上,我慢慢地走,静静地看,我的心像一把移动的吉他,在那些似乎与世隔绝的地方,时而弹奏出欢快的音符,时而又喃喃地低吟。
晨韵和《那些事那些人》
推开记忆的门/我在心里看见了,看见了远去的人/是他和她,曾陪我走过/生命里淡淡的早晨/
推开记忆的门,我又看见了那张脸,是一位农家老妇。家里四世同堂,住在浙闽边界犀溪一所有三百多年历史的老宅里,靠做地瓜粉为生。她身材矮小,满脸皱纹,拄着根拐杖,刚见到城里人时,有种本能的自卫反应,惊奇、迷惑,用浓浓的乡音问长问短。我和她促膝而坐。很难想象,今年88岁的这位农家老妇,却可爱得像个孩子。她的一颦一笑,双眸中有的只是单纯与友好。她会吃力地弯下腰,关切地指指我的鞋子,告诉我鞋带松了;她会艰难地移动她的一双小脚,把我送到门口,目送我离开,用孩子般天真烂漫的笑容。
推开记忆的门,我又看见了清纯的泰顺洲岭毓文桥。我如获至宝般忙不迭对焦它镂空花纹的桥栏,错落有致的三层重檐,屋脊上造型别致的葫芦顶,当然最上镜的还是它木桥与石拱组合得相得益彰的整体和桥洞下流过的潺潺小溪。薄薄的晨光斜射在廊桥桥栏上,又洒落在清澈的溪水中,一阵清爽。只看它一眼是绝对不够的。它是那么清纯,甚至桥边大树垂下的一条绿枝不经意出现在你的镜头中,都羞涩和幽雅。
黄昏和《又见炊烟》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照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
夕阳西下,站在楠溪江源头永嘉林坑的小桥边,看到桥那头农家的屋顶上升起一缕炊烟,我不经意哼起了这首老歌。白色的炊烟从黑色的屋顶上升起,坚定的黑与飘忽的白有种非凡的视觉冲击,让我恍惚。
村里全是石基老房子,依山势而建,溪水从村子正中蜿蜒流过。站在桥这边,要抬头才能看清整个村子,到处都是楠溪江特有的圆石头斑驳的色调。这样仰视的感觉,有点像坠入了梦境。而这缕黄昏时的炊烟又像是林坑的点睛一笔,暖暖的,像回到了老家。
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诗情画意虽然美丽/我心中只有你/
因为有了山间的淡淡雾气,夕阳在林坑褪去了以往耀眼的金色余辉,只是把那金色的影子留在了桥边、水中、老房子的院角、古树的枝丫、在村里摇晃的白鹅的羽毛上,还有老乡们笑出的眼角皱纹中,短暂却又永恒地钻进了我的记忆。
夜晚和《不再让你孤单》
路遥远,我们一起走/我要飞翔在你每个彩色的梦中/
也许你去过周庄或西塘,对江南水乡的红灯笼再熟悉不过。大街小巷的红灯笼先后亮起,为水乡颇增添了几分古典神韵。那里的红灯笼是水乡商业化生活的一部分,而这里的不同。长300多米的永嘉岩头镇丽水街至今尚未完全商业化,只有零星的几家小铺子和仅有的两家家庭旅馆,一到晚上都早早打烊,睡得也早。此时,整条街的红灯笼全都同时亮起,究竟有多少盏,也没数过,只是长长的一片。
我是在凌晨1点多,带着三脚架来到街上的。这天没有月光,只觉得满眼是红与黑,分不清是夜色衬托了红灯笼,还是红灯笼点缀了它。倚靠在沿河的美人靠上,身后是两排看不见尽头的红色,街上挂的,水中印的,呈弧线远去。很久很久以前,这长长一排美人靠上、红灯笼下,坐的是什么样的美人儿?有多长的思念?如今这街上的老太太是否已靠在了她老伴的肩上?丽水街的红灯笼是彻夜不眠的,我也是。
路遥远,心中的吉他也依然没有停止,伴随着我边走边唱在浙南的每一个清晨、黄昏和夜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