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真是日不闭户、路不拾遗啊。回到镇中心北浦,走街窜巷,嵌着“凤阁三千字,鳌阳第一家”对联的叶氏宗祠方正气派,大书毛主席语录的深巷蹒跚过提小手炉的阿婆,蛮石山墙垒的高墙深院密匝匝地相连。
瑞岭绕书香
穿过洲边村的油菜花田,找到了水尾古色古香的毓文桥,这座清道光19年建的廊桥雄踞两山缺口处,桥头古老遒劲的樟树掩映着文昌阁,石平桥面上耸立着飞檐翘角的一层楼阁,一股急流冲过石桥墩跌下山崖,形成落差不小的瀑布。 雨后深山里的老村子笼在烟雾里,微明的天色里山岚轻拢。 瑞岭这个勉强通简易公路的深山里的村子竟有过千人,清咸丰年间建造的全县最大的文昌阁楼高4层,原作了瑞岭小学,现学校虽搬走,但这荒岭间古朴秀美的建筑似乎仍有飘渺的书香。雾里隐约可见油菜花田间参天的古树,娇姿欲滴的山桃一溜溜绕着幢幢古屋,初升的太阳照在森森凤尾竹顶端,如此与世隔绝的环境和好风水才使村子繁衍了一带又一带。
三条桥如彩虹
雨后初晴的清晨,整个洲岭仿佛从乳白的云海里凸现而出,古石桥边垂着的嫩柳、菜花里蜿蜒田埂上慢悠悠的老牛、飘着炊烟的黑瓦老屋,全在白茫茫的云雾背景上,真真的“白云生处有人家”…… 搭上摩托沿公路走到一个叫老鹰嘴的地方,摩托拐入小道。山坳里坐落着一户孤零零的人家,场院对着几汪漂浮着红沼的梯田,几畦旱地开着油菜花,粉粉的桃树下放着几只山羊,真像《西游记》里妖怪变的。 往山谷山走了20分钟,听见溪流的潺潺声,那座深深山谷底高架于清清溪流上、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清道光重修的三条桥跃然入眼,这是古时泰顺南去闽福安官道的必经之路,是我国最古老的木拱廊桥。桥下的横溪是洋溪乡与洲岭乡的分界。山道蜿蜒、溪流阻隔,彩虹般的廊桥寄托了乡民对天堑变通途的美好愿望。
仕阳碇步和大溪源黄宅水墨景色
仕阳镇的仕阳碇步,为清嘉庆年间建造,以花岗岩和青石两色石料砌成高低双层以便夜行辨认,长136米、有223齿,据说为中国之最。老实的摩的司机为我打伞拍照,自己肩头全淋湿。回车站搭往县城方向的车,经过油菜花点缀的一个个乡村,山道弯弯,1个多小时到了上洪村。 上洪为自称轩辕黄帝后裔的黄氏聚居地,自明代迁来,繁衍生息,清嘉庆年间出过武状元黄宗尧。村口的黄氏宗祠造得精巧。缘溪而上,一溜古屋临溪,小石桥畔开着一株桃花。 溯溪上行,峰回路转,眼前展开了一幅写意水墨画:郁郁葱葱的山坳下,田畴间黑压压一片建筑活泼变化的大屋,溪流蜿蜒其间。这就是黄氏始祖最初相中的大溪源。外边一侧小黄宅近200年的大宅子背倚着山,其余三面都用蛮石山墙砌得严严实实,甚为壮观。屋里住了8户人家,一93岁的阿公坐在廊下。再前行至山脚溪边,乾隆年造的黄宗尧老宅跃入眼帘,高墙临溪,翘掾飞角,门楼侧开,接连小石桥。
泗溪姊妹桥和包氏宗祠绝美
北涧桥中间天花藻井上写着乾隆十年建,造型优美的虹桥两层20间桥屋与店铺街、民居、村落建筑自然巧妙地连接成一体,桥头千年古樟、森森凤尾竹和笼着晨雾的远山相衬,桥下两条溪流相汇处另有碇步与小石桥相接,清晨的溪边三两妇女在浣衣,担水的阿伯悠悠晃过小石桥,早起的老人捂着手炉,乡民赶牛走过,大声跟我打招呼。 泗溪姊妹桥的另一座虹桥溪东桥与北涧桥建筑年份相差不远,桥身略短,有桥屋15间。她与北涧桥两座姊妹桥被建筑学家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虹桥,桥的一侧规模不小的临水宫现作了泰顺二中。跳入桥底的萝卜花田以白花作前景,潺潺东溪缓缓流过。 打三轮摩托到临近的玉岩村找包氏祠堂,同车买菜回家的姑娘包丽华是包氏后裔,她热情邀我至家歇脚,逐一带我去祠堂、牌楼、玉岩桥。包氏祠堂系明代建筑,主殿横梁为明末典型的“胖头肥梁”,象鼻斗拱,体现拙朴风格。祠堂现作了小学,一侧厢房里历史老师正在给孩子们讲鸦片战争,窗外阳光映着一畦金色的油菜,这场景晃若隔世。祠堂对开大幅场院和一池半月塘,兜转穿过大片田地方见古朴精巧的门楼,可想当时祠堂有多么地恢弘气派。玉岩桥为单层木平廊桥,清中期建。
三魁古宅院大气
胡氏一族从清嘉庆奉直隶大夫的胡朝桂开始在三魁镇的雪溪乡繁衍,至今已21代逾千人,其子胡东伟于道光25年建的石门楼可谓泰顺建筑的精品,规划布局精巧而不失大气,门罩、脊饰、悬鱼十分讲究,斗拱更是雕花刻凤,体现了耕读传家的思想和清盛时的建筑风格,最美是那棵从正对中轴线的坡上擎天而立的风水树。 临近二月二“龙抬头”,胡氏宗祠的戏台正唱着绍兴戏,热闹非凡。在南京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