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刘昭铠
最近笔者在广东中山收集到一个民国时期铸造的校印,用纯铜铸造,呈紫红色包浆,重1.2公斤,有朱文篆字9个:“国立北洋工学院关防”,左边款刻“国字第七千三百零二号”,右边款刻有“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十月日”,印背部把子左侧刻有“印铸局造”,右侧刻有“国立北洋工学院关防”,印背文字及边款均以楷书镌刻。
“关防”是印章的一种,取“关防严密”之意。民国时期京师大学堂、国立北京大学等采用长方形校印,均称“关防”。
1895年北洋大学堂在天津创办,1903年更名为北洋大学,也就是今天的天津大学,是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源地。1917年北洋大学改为专办工科,1929年后改名为“国立北洋工学院”。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9月教育部下令“以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院校为基干,设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改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42年12月国民政府行政院将原浙江省立英士大学升格为国立英士大学,将其工学院划出,独立为国立北洋工学院,因工学院地处浙江泰顺百丈口镇,故史称“泰顺北洋工学院”。1946年年初,教育部下令恢复国立北洋大学。此后,泰顺北洋工学院、北洋工学院西京分院、西北工学院和北平部4校师生先后返津参加复校。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定名为“天津大学”。百年历史证明,北洋大学、北洋工学院与天津大学同出一源,同归一脉。这个“关防”铸于1943年,应该是“泰顺北洋工学院”时期的校印。
关于“国立英士大学”
经浙江省政府决议,省立战时大学于 1938年 11月开始筹备,1939年2月正式办公。1939年5月定名为浙江省立英士大学,分设工、农、医三院于松阳、丽水。1942年5月英士大学内迁云和、泰顺,12月经行政院决议改为“国立英士大学”,1945年11月迁至永嘉,1946年3月奉令移址金华。1949年8月为金华市军管会接管,并解散了英士大学。 英士大学受教育部和浙江省教育厅领导。其内部学制组织可分两阶段:1939年至1943年为省立大学时期,设农、工、医三院,下设农艺、农业经济、畜牧兽医、土木工程、机电工程、应用化学、医学、药学等8个学系和农学、合作两专修科;1943年至1949年为国立大学时期,一度曾将工学院划出,增设法学院,后将医学院停办,工学院仍划归,又增设文理学院。这样至1948年共设法、农、工、文理等四学院,增设法律、政治、经济、中国文学、哲学、外国语文学、史学、数学、物理、化学、森林、机械工程和电机工程等学系。 英士大学历任校长为:许绍棣、吴南轩、杜佐周(泰顺北洋工学院校长)、何炳松、周尚、杨公达、汤吉禾、邓传楷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