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一路深浅 寻访廊桥(图)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海峡都市报  点击数3851  更新时间:2005/12/7 14:06:48  文章录入:还傻  责任编辑:还傻



红军桥

    N本专题策划:倪可风/谢艳荔执行:黄璇/秦戈郑彦摄影:肖杰

    走过廊桥深深浅浅----寿宁19座廊桥全手册

    2005年11月23日至27日,第一届中国廊桥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与泰顺县举行。有“世界贯木拱廊桥之乡”之称的我省寿宁县的文化馆副馆长龚迪发等人,受邀参会。在采访龚迪发之时,我们想起了一个并不新的“新闻”:寿宁芹洋乡内的张坑桥和长濑溪桥,作为清代贯木拱廊屋桥的“姐妹桥”,因为当地修建牛头山水电站,将不得不搬迁了……

    于是,我们滋生出了做个“绝版廊桥”专题的想法———乘“姐妹桥”还在原址之时,对寿宁廊桥做个回眸,也因此有了两天走遍寿宁全部19座廊桥的经历,也有了我们的惊艳: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的原型,就在这里的山溪涧水中藏掖着呢。

    两天半,我们奔走于荒山野涧里,也折回于县城闹市中,凡是寿宁境内有廊桥的地方,都留下了我们的身影,或匆忙而过,或拍遍栏杆感慨万千……

    由于种种原因,如今与寿宁为邻的浙江泰顺,其廊桥之旅已达到如火如荼之势,但其真正的贯木拱廊桥才6座,而寿宁的同类桥数量多其三倍,却至今藏在深闺无人识。这让我们面对那些造型精美却又日渐苍老于溪流之上的廊桥而默然无语……

    我们知道,以拜谒文化的名义,对寿宁的廊桥做一回盘点,是远远不够的,在我们的内心,有另一个声音在响起:关注廊桥,关注我们眼皮底下一天天萎缩而去的这个文化活化石……

    一路深浅寻访廊桥

    仙宫廊桥火花四溅

    11月27日晚六点,在细雨中,车到寿宁城关。

    当地温度已降至零上7摄氏度。我们一行人下车,都缩起了身子:不是冷,是冻。我们此行的向导袁晓昊已等待多时。大家寒暄几句,就向订好的宾馆进发。

    忽然,前头的路边一阵喧哗。袁晓昊定睛一看:不好,前面的仙宫廊桥上有火花,可能要烧起来!他马上掏出手机拨打119!

    我们的司机老温赶紧把车停在一边,大家都把照相机置于拍摄状态,开门,然后奔过去……

    只见那座廊桥靠路边的飞檐上火花四溅,显然,是因为电线老化而引发的火花!眼看着火苗就会蹿起来!在惊呼声中,有人在大声叫:把电闸门关掉!有人就急匆匆地拿来梯子,爬上去够一个小箱样的东西,手忙脚乱地操作着,但总操作不到要领!

    “按左边的那个开关!”果真,廊桥上的灯全暗了!而闪烁的火花也小了下来,此时,消防车也火速赶到!

    虚惊一场!事后,当地的居民都说,幸好这座仙宫桥是在热闹地方(仙宫桥是寿宁城关里的四座廊桥之一,就在最繁华的街道边上),火花被及时看到,否则,没准还真的烧毁了!

    我们这些初来乍到、准备做个廊桥专题的一行,怎么也想不到,认识寿宁的第一座廊桥,竟是在这样的状态下!

    桥边红叶年年知为谁生

    11月28日。阴天。

    上午7点半,按原计划,今天要看6座廊桥。分别是芹洋乡境内的4座和下党乡境内的2座。芹洋乡长濑溪桥是我们此行的首站。这座桥建在一个车行不到的荒谷里。于是我们和老温司机约好,在芹洋乡的另一个村庄和我们会合———我们要徒步三个小时才能从目的地翻上来。

    通往长濑溪桥的路是一条数百年的古道,或许是昨天一场雨的缘故,空气异常清新,让人有拼命呼吸的冲动。古道走到一半时,景色一下子让人心旷神怡起来:红叶树越来越多,有时,一丛丛聚集着,有种夺目的视觉效果。

    拐过一道小山梁,往下走一段相当陡的石岭时,弯曲流淌的长濑溪展现在眼前,暗褐色的长濑溪廊桥,就架在溪流的上方。

    站在这座于清道光九年修造的长濑溪桥上,除了溪水的流动声,四周相当寂静。而桥边的红叶树仍然红得有些热闹,让人不由得有撰改宋词的冲动:念桥边红叶,年年知,为谁生……

    袁晓昊说,这座桥很快就要搬迁了———这里要修建一个水库电站,要淹掉两座古廊桥,而不幸“中标”的长濑溪桥,将移到芹洋乡的一个地方。

    “我们很可能是长濑溪桥在原址上的绝版见证人。”袁晓昊说。想想,这座长39.2米,宽5.2米,孔跨32米的大桥,很快就会被人为地迁居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如果桥有生命,那它又该会说出什么的话语呢?

    虽然长年失修,但长濑溪桥的桥中梁上仍可见有建桥时间、捐款人等丰富的人文资料,而长期处于无人管理状态,桥中所设的神龛基本已消失了。而且,桥两旁的护板丢了三分之一,加上要修造水库,附近小村都搬迁了,这里也成了人迹罕至的地方,就让人有萧条的感觉。大家被小袁的一席话,弄得悲壮感顿生,于是赶紧找各种角度留影。

    拍廊桥,当然不能错过桥底。于是同行者中的菩提树从桥北岸下去,一到桥底,就兴奋地大叫:“果然别有洞天!”听袁晓昊说,这座廊桥最佳的拍摄位置还是河中央的大石头上。

    一个村有两座袖珍廊桥

    告别长濑溪桥,沿着一条杂草丛生的小道上行。沿途经过两个不到十几户人家组成的自然村,分别是长濑溪上村和下村,村中都是非常古朴的土墙建筑,墙外种着芭蕉树,墙角都有一个猪圈。但由于水库修造,村人早已离去。袁晓昊说,去年夏天,他带的登山队还在这个村子里讨过水喝,转眼间,已是人去楼空,破败一片。

    11点多,与老温司机如期会合。

    车子调头,向芹洋乡的尤溪村方向而去。

    尤溪村是个小村,然而,在这个村里,却有两座廊桥。其中以村子命名的尤溪桥,位于尤溪村东面,清道光十二年造。桥两端用石块砌筑。长26.4米,宽5.6米,孔跨21米。东南西北走向,13开间,56柱。上覆双坡顶,桥中设神龛,祀观音。

    尤溪桥下溪中并没多少水,桥离水面很近,看不出什么气势,但当地人说,这座桥却带来很好的“风水”。用我们肉眼凡心来感受的话,那么,如果把长濑溪桥说成是仙女,而尤溪桥则只是她身旁的一个小丫头罢了……

    尤溪上桥在尤溪桥上游五百米处,沿着村中小道走5分钟就到了。在之前,我们让村中的一户人家帮我们打点午饭,杀一只当地的土鸭,补充一下能量。

    尤溪上桥也是一条袖珍桥,清道光十二年造。不仅桥正中有一个神龛,桥西头也有一个神龛。但桥中的神龛有明显修过的痕迹,抬头一看,梁正中写着公元2002年修,问村中老人,才知此桥当年差点毁于一场火灾,幸好被一位叫冯从妹的村民及时发现,桥才幸免于难。

    将搬迁的廊桥和末代廊桥

    从尤溪村出来,在公路右边有一条石岭通往河谷,张坑桥就在谷底,离芹洋乡张坑村西南约1公里处。

    张坑桥和长濑溪桥,分别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和清道光九年(1829),由于都处于偏僻之处,桥梁上书写的内容都很相似,被称为姐妹桥。而相比之下,张坑桥的落差气势,尤胜于长濑溪桥。

    至今,张坑桥桥上写着的建桥时间、知县的教谕、建桥木匠、石匠,书梁,甚至风水先生的名字以及建桥董事、缘首的名字,都依稀可辨。为研究寿宁木拱廊桥的建造及人文历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由于和长濑溪桥一样,张坑桥也将因水电站建设而搬迁,大家对它的感情也如长濑溪桥一样,多了一份珍惜感。各个角度拍过,正巧遇上一位妇人赶着一群羊,从山上的古道下来,这一道风情岂能错过,所有的人都连滚带爬地归队,守候在廊桥的制高点,静静等候羊队经过……

    从谷底上来,北京时间已是下午2点整。我们向下党乡进发。

    通往下党的路是蜿蜒在一道无名的峡谷边,沿途风景很美,但路况实在是差,车子在石头上行走,我们都被颠簸得如同吃了“摇头丸”。

    30分钟后,我们到达下党乡杨溪头桥。这座建于1967年的廊桥,被称为“末代廊桥”,至今桥中搁置着当年的毛主席语录匾,成为特定年代的遗梦……

    下党的另一座廊桥鸾峰桥,被专家称为是中国古建筑中单孔跨度最长的贯木拱廊桥。

    山区的天黑得快,才五点,就像福州晚上8点的光景。大家想着应该给家人打个电话,但手机却一直没有信号。一直到上了国道,才有信号,短信汹涌而来,这才恍然大悟:没有了信号,与外界隔绝了一整天……

    到了“江南小九寨”

    11月29日,上午7点半。

    在寿宁诸多的廊桥中,名气最大的当推杨梅洲桥,而让这座桥声名大振的是,是桥边桥下那些如同“九寨沟”的原始美景。甚至一些当地酒楼还把照片放大,端挂于大厅。

    从城关出发,到坑底乡之后,车子拐到小东村。这小村里有两座廊桥,分别是该村东南的小东桥和小东村上游的小东上桥。匆忙拍了照,我们就拐出了村,直奔杨梅洲而去。

    路况开始明显变差,开了10分钟后,车已在山崖砾石路行走了,上下张望,有的壁高达一两百米,上下张望,有些惊心动魄……

    而此时,多日不见的阳光忽然间就洒了下来,阳光洒在还是湿润的红叶子上,有一种少女红唇般的艳丽,阳光和树叶,组成了山间冬日的美妙上午……

    杨梅洲村,一个有着200多人口的小村子,在近一个小时后,展现在我们眼前。下车,步行10分钟,穿过一片小树林后,有人开始尖叫。眼前就是杨梅洲桥!

    杨梅洲桥似乎略带羞怯地露了半张脸,前面几棵古松遮住了她的半个身子。她没有丝毫的亮色,她灰白的身子缓缓舒展在两岸青山中。

    此刻,最吸引人的已经不是桥的本身,而是流经桥下的溪水,那是怎样一种震撼人心的清澈啊!

    廊桥两岸是陡峭的青山,从廊桥到下游一百多米的区域是一片较为广阔的区域,流水至此停滞不前,形成一个狭长的深潭。因为水的深浅不一,从岸边到潭中央,是若有若无的浅蓝到色彩浓郁的绿,像幽灵般潜入你灵魂的深处……这里太安静了。连水的流动声也是那么镇定。桥下的水到底是碧绿还是碧蓝?大家似乎都得了色盲症!

    “江南小九寨”的名号,看来不是徒有虚名呀!

    午后,转道犀溪乡李家山村的红军桥———一座1954年造、有着革命历史意义的廊桥;此外,犀溪乡犀溪村的福寿桥、犀溪乡翁坑村翁坑桥,两座清朝古桥也在黄昏的余晖下,被大家摄入镜头……

    打道回府时,大家还在为杨梅洲的意外美丽景色而兴奋……

    世界上唯一一座装有吊扇的贯木拱廊桥

    11月30日,天气又转阴。终于可以不用奔波着闲看城关里的古廊,大家恶狠狠地睡了个懒觉。

    寿宁城关鳌阳镇仙宫桥、飞云桥、横溪桥、登云桥四座古廊桥。仙宫桥离我们住的宾馆不到200米。白天端详这座前两天差点失火的古廊桥,竟是另外的一种风情———它也许是世界上最豪华、使用率最高的一座贯木拱廊桥了。它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装有吊扇的贯木拱廊桥,同时桥内还设有小卖部、茶座、纸牌场。张依伯守在这座桥上,经营着那个小卖部,算是以店养桥,但“热闹是热闹,生意却很不好”。

    袁晓昊的日常生活中,数千次从这座桥上跨过,他也曾向无数的外地朋友推荐过,“这样的桥如果突然间消失了,不知该是如何地难过……”

    在仙宫桥的下游200米处,是横溪桥。又称为升平桥,位于鳌阳镇古城门(日升门)右侧,始建于明天顺元年(1457),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再重建。寿宁县文化馆副馆长龚迪发说,这两座桥目前都在申请国家级文物,正在审批中。

    在登云桥,我们很难得地遇上此行的一位廊桥游客———一位从宁德专程来游廊桥的吴老师。老家在顺昌的吴老师,多年来一直想好好瞧瞧大面积的寿宁古廊桥,此次终于成行……

    比较有趣的是寿宁县城不远处的步云桥:廊桥旁紧挨着建有一座石拱桥。为何一处建两桥?站在步云桥上,我们都纳闷。村民说,原来溪上只有一座廊桥供乡民来往,桥内供奉着神仙,而村民劳作挑粪,老人去世送葬,皆从桥上来往。桥旁观音阁的一老尼感于此举有对神仙不恭,遂发动村民集资,于1990年在桥边又建了一座石拱桥。如今,村民日常皆从石拱桥行走。廊桥由桥彻底完全升格为庙,于是水上桥、空中庙,成为寿宁廊桥中的独特风情……

    □小贴士

    贯木拱廊屋桥

    贯木拱廊屋桥采用“大木相贯”,用榫卯技术使各木构件相连,与中国传统房屋木构架建筑风格一脉相承。其特点是通过各受力系统互相承压,靠内部牵拉稳定桥身。大部分贯木拱廊屋桥没有桥墩,特别适合山区洪水通过,而且建造技术简单。

    根据史书记载,贯木拱廊屋桥的出现始于北宋,《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就是该桥的形制,但是到元代基本就消失了。全国现存贯木拱廊屋桥不到200座,且大量分布于闽东北和浙西南两地。我省目前只在寿宁、屏南、周宁、古田、政和等地有发现。目前唯有闽东尚有制造此桥的工匠。

    二日游遍十九廊桥

    合理安排,两天能看完寿宁的十九座廊桥,如果时间充足的话还可以看看大安公路边的崇善桥、仙峰路旁的升仙桥。以下是我们推荐的路线。

    ★第一日:早上七点从县城出发,先到芹洋,徒步走完芹洋四座桥:长濑溪桥、张坑桥、尤溪桥、尤溪上桥(中村桥)桥,中午回到芹洋原地。长濑溪桥和张坑桥将于不久后搬迁。

    午饭后到下党看鸾峰桥和杨溪头桥,抓紧时间赶回县城看县城的四座廊桥:飞云桥、开平桥、仙宫桥、登云桥,其中横溪桥和仙宫桥离宾馆比较近,可在早上出发前先看。

    晚上如果有条件露营的话可赶到坑底乡露营,否则在县城过夜。

    ★第二日:早上到坑底乡看比较集中的三座廊桥:小东桥、小东上桥、单桥;然后到杨梅州村看杨梅州桥,杨梅州桥环境最美。

    午饭在坑底乡简单吃一下赶到犀溪乡李家山村看红军桥,然后返回南阳途中看一下犀溪的福寿桥、翁坑桥,南阳的溪南桥、回澜桥。

    可以不回县城直接返榕。

    十九廊桥细细数来 升平桥:  位于鳌阳镇东门(日升门)右侧,俗称横溪桥。始建于明天顺元年(1457),嘉靖二十四年(1545)毁于火。明隆庆五年(1571)知县梁元杲重建,清乾隆十四年圮于水,乾隆四十三年(1778)再重建。1997年修缮时,拆去桥北端。仙宫桥:  位于鳌阳镇升平桥下约200米,也称玉带桥。始建不祥。清乾隆十四年(1749)圮于水,乾隆四十三年(1778)重建。1992年修缮。飞云桥:  位于鳌阳镇后墩村内。始建于明天顺年间(1457-1464),后毁。后建毁,现桥为民国27年(1938)重建。1995年曾修缮,两端桥堍用条石砌筑。登云桥:  位于鳌阳镇杨梅桥村,清乾隆三十六至三十八年造,也称杨梅桥。长濑溪桥:  位于芹洋乡长濑溪村上游1公里,清道光九年(1829)造。张坑桥:  位于芹洋乡张坑村西南约1公里,清道光八年造。1954年,寿宁县人民政府修缮。桥下有原桥墩孔,直径大者80厘米,小者20厘米。尤溪桥:  位于芹洋乡尤溪村东面,清道光十二年(1832)造。尤溪上桥:  位于芹洋乡尤溪村西面200米,清道光十二年(1832)造。清光绪十二年(1886)修缮。杨溪头桥:  位于下党乡杨溪头村南,1967年造。杨溪头桥是建造日期最晚的贯木拱廊桥,称得上是中国最年轻的贯木拱廊桥。同时,杨溪头桥拱跨37.6米,和鸾峰桥一样长,也是中国最长的贯木拱廊桥。鸾峰桥:  位于下党乡下党村南,清嘉庆五年(1800)造,也称下党桥。1964年修缮。鸾峰桥是寿宁木拱廊桥中最为壮观的一座,桥全长47.6米,单孔跨度37.6米,超过了曾被学术界认为是中国古建筑中净跨最大的石拱赵州桥0.7米,堪称中国虹桥之最,是寿宁贯木拱廊桥的代表。小东桥:  位于坑底乡小东村东南1公里,清光绪四年造。桥中有两处用木板铺民床状,供行人躺卧歇息。小东上桥:  位于坑底乡小东村上游,清嘉庆六年造。单桥:  位于坑底乡猛虎林村南1公里,民国28年造。与寿宁其他木拱桥不同,此桥半封闭。且桥拱架圆木外7根内6根。杨梅州桥:  位于坑底乡杨梅州东北1公里。始建不详,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道光二十一年(1841)、同治八年(1869)曾修。现桥为1937年重建。红军桥:  位于犀溪乡李家山村东北1公里。1937年3月12日,山洪暴发冲毁木桥,住在李家山村的范式人、许威等遭国民党军队和民团的围捕。此时,李家山的9位地下交通员,连夜赶制木筏,把他们抢渡过河。1954年福安专区副专员许威拨款建木拱桥,群众取名红军桥。福寿桥:  位于犀溪乡犀溪村南,清嘉庆十九年(1814)造,也称坝头溪桥。民国十九年有修缮。翁坑桥:  位于犀溪乡翁坑村,清同治九年造。溪南桥:  位于南阳镇溪南村,1966年造。回澜桥:  位于南阳镇南阳村南,也称勃潭桥。清光绪十九年(1893)建,1959年拆建畜牧场。1964年重建。  

寿宁19座廊桥详细资料

廊桥:谱?志

升平桥:
位于鳌阳镇东门(日升门)右侧,清乾隆四十三年造,俗称横溪桥。始建于明天顺元年(1457),邑人叶伯铭等建,嘉靖二十四年(1545)毁于火。明隆庆五年(1571)知县梁元杲重建,清乾隆十四年圮于水,乾隆四十三年(1778)再重建。1997年修缮时,拆去桥北端。日升门溪边驳岸,重新用条石砌筑。两端桥堍用块石砌筑。长25.5米,宽5.6米,孔跨23.4米。南北走向,11开间,48柱。桥中心间以斗拱承托八角藻井,上覆双坡顶,中间升出歇山式屋顶,形成重檐。桥正间以斗拱层层了挑承托藻井,雀替有雕刻卷草纹。桥屋面正中间升出歇山式屋顶,形成重檐桥屋。桥中设神龛,祀观音。桥中梁墨书有建桥捐款人等资料。

仙宫桥:
位于鳌阳镇升平桥下约200米,清乾隆四十三年造,也称玉带桥。始建不祥。清乾隆十四年(1749)圮于水,乾隆四十三年重建。1992年修缮。两端桥堍用块石砌筑。长27米,宽5.1米,孔跨24.5米。南北走向,17开间,72柱。桥屋面为双坡顶,桥中心间用如意斗拱叠梁成八角藻井,屋面上中心间及桥两端尽间升出八角攒尖顶。桥中梁上墨书有建桥捐款人等资料,桥中设神龛,祀马仙。

飞云桥:
位于鳌阳镇后墩村内,中华民国27年建。始建于明天顺年间(1457-1564),后毁。后建毁,现桥为中华民国27年(1938)重建。1995年曾修缮,两端桥堍用条石砌筑。长29.2米,宽5.3米,孔跨18.8米。东南与西北走向,13开间,56柱。上覆双坡顶,中间升出牌楼式(中高左右低)歇山顶。桥内设二个神龛,中间祀临水夫人,左祀黄三公(本地神)。

登云桥:
位于鳌阳镇杨梅桥村,清乾隆三十六至三十八年造,也称杨梅桥,长33.8米,宽4.2米,孔跨30.8米。拱跨南北走向,17开间,72柱,上覆双坡顶。两端桥堍用块石砌筑。桥中设神龛,祀临水夫人。

长濑溪桥:
位于芹洋乡长濑溪村上游1公里,清道光九年造。两端桥堍用块石砌筑。长39.2米,宽5.2米,孔跨32米。东南西北走向,15开间,64柱。上覆双坡顶。桥中梁上墨书有建桥时间、捐款人等丰富的人文资料。

张坑桥:
位于芹洋乡张坑村西南约1公里,清道光八年造。1954年,寿宁县人民政府修缮。南面桥堍建在岩石上,北面桥堍用河卵石砌筑。长40米,宽5.0米,孔跨33.4米。南北走向,17间,72柱。上覆双坡顶。桥中梁上墨书捐款人,建桥工匠等丰富的人文资料。桥下有原桥墩孔,直径大者80厘米,小者20厘米。

尤溪桥:
位于芹洋乡尤溪村东面,清道光十二年造。两端桥堍用块石砌筑。长26.4米,宽5.6米,孔跨21米。东南西北走向,13开间,56柱。上覆双坡顶,桥中梁上墨书捐款人、建桥工匠等丰富的人文资料。桥中设神龛,祀观音。

尤溪上桥:
位于芹洋乡尤溪村西面200米,清道光十二年造。清光绪十二年(1886)修缮。两端桥堍用块石砌筑。长23.5米,宽4.6米,孔跨16.7米。南北走向,11开间,48柱。上覆双坡顶桥,建桥中梁上墨书捐款人等人文资料。桥中设神龛,祀观音。尤溪上桥在尤溪桥上游五百米处,沿着村中小道走五分钟就到了。

杨溪头桥:
位于下党乡杨溪头村南,1967年造。两端桥堍用块石砌筑,长50.5米,宽5.1米,孔跨37.6米。东西走向,17开间,72柱。上覆双坡顶,桥中设神龛,祀临水夫人。杨溪头桥是建造日期最晚的贯木拱廊桥,称得上是中国最年轻的贯木拱廊桥。同时,杨溪头桥拱跨37米六,和鸾峰桥一样长,也是中国最长的贯木拱廊桥。

鸾峰桥:
位于下党乡下党村南,清嘉庆五年造,也称下党桥。1964年修缮。北面桥堍建在岩石上,南面桥堍用块石砌筑。长47.6米,宽4.9米,孔跨37.6米,南北走向,17开间,72柱。桥中心间用如意斗拱叠梁成八角藻井,上覆双坡顶。桥中设神龛,祀临水夫人。此桥特点跨度大,桥址绝险。鸾峰桥是寿宁木拱廊桥中最为壮观的一座,桥全长47.6米,单孔跨度37.6米,超过了曾被学术界认为是中国古建筑中净跨最大的石拱赵州桥0.7米,堪称中国虹桥之最,是寿宁贯木拱廊桥的代表。

小东桥:
位于坑底乡小东村东南1公里,清光绪四年造。两端桥堍用块石砌筑。长44.3米,宽4.6米,孔跨33.1米。东南与西北走向,19开间,80柱,桥面弧度较大。上覆悬山顶加两坡,鹊尾脊。两端桥头檐下至梁上部分施粉墙,有彩绘。桥中视神龛,祀临水夫人。桥中有两处用木板铺民床状,供行人躺卧歇息。桥中梁上墨书丰富的人文资料。

小东上桥:
位于坑底乡小东村上游,清嘉庆六年造,两边桥堍用河卵石砌筑。长21.4米,宽4.6米,孔跨16.4米。东西走向,8开间,36柱。上覆双坡顶,桥中设神龛,祀观音。桥中梁上墨书丰富的人文资料。

单桥:
位于坑底乡猛虎林村南1公里,中华民国28年造。两端桥堍用块石砌筑。长20.1米,宽4.1米,孔跨16.3米。东北西南走向,8开间,36柱。上覆双坡顶。桥中设神龛,祀临水夫人。与寿宁其他木拱桥不同,此桥半封闭。且桥拱架圆木外7根内6根。

杨梅州桥:
位于坑底乡杨梅州东北1公里,中华民国26年造。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道光二十一年(1841)、同治十七年(1869)曾修。现桥为1937年重建。两端桥堍用块石砌筑。长42.5米,宽4.2米,孔跨35.7米。东西走向,17开间,72柱。上覆双坡顶。桥中梁上墨书捐款人、工匠等丰富人文资料。

红军桥:
位于犀溪乡李家山村东北1公里,1954年造。1937年3月12日,山洪爆发冲毁木桥,住在李家山村的范式人、许威等遭国民党军队和民团的围捕。此时,李家山的9位地下交通员,连夜赶制木筏,把他们抢渡过河。1954年福安专区副专员许威拨款建木拱桥,群众取名红军桥。两端桥堍用河卵石砌筑。长43米,宽5.1米,孔跨36米。南北走向,15开间,64柱,上覆双坡顶。桥中梁上墨书捐款人等人文资料。桥挡风雨板的板洞呈五角星状。

福寿桥:
位于犀溪乡犀溪村南,清嘉庆十九年造,也称坝头溪桥。民国十九年有修缮。南面桥堍建在岩石上,北面桥堍用条石砌筑。长40.7米,宽4.9米,孔跨32.8米。南北走向,18开间,76柱。上覆双坡顶,桥设神龛,中祀观音,右祀大帝、左祀临水夫人。桥北建亭一座,称缵先亭,硬山顶。

翁坑桥:
位于犀溪乡翁坑村,清同治九年造,两端桥堍用块石砌筑。长19.6米,宽4.2米,孔跨12.4米。南北走向,7开间,32柱。上覆双坡顶。桥中设神龛,中祀观音右祀临水夫人,南面桥头又建一神龛,中祀三眼灵官,右祀土地神,左祀文昌帝。

溪南桥:
位于南阳镇溪南村,1966年造。两端桥堍用块石砌筑。长25米,宽5米,孔跨16.4米。东南与西北走向,9开间,40柱。上覆双坡顶。桥中设神龛,祀临水夫人。

回澜桥:
位于南阳镇南阳村南,1964年造,也称勃潭桥。清光绪十九年(1893),1959年拆建畜牧场。1964年重建。两端桥堍用条石砌筑。长26米,宽5.2米,孔跨17.2米,东南西北走向,10开间,44柱,上覆双坡顶。桥中设神龛,祀临水夫人。桥中梁上墨书有捐款人、工匠等人文资料。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