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三条桥
作者:薛一泉 等  文章来源:廊桥网  点击数10529  更新时间:2003/4/2 20:44:51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三条桥位于垟溪乡和州岭乡的交界溪上,系贯木拱廊桥,古时候,由三条主梁架设为桥而得名。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宋绍兴七年(1137)九月十三日重建,现桥清道光廿三年(1843)建,长26.63米,宽4米,离水面高10米,建桥屋11间。载入《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三条桥是泰顺历史最久远的木拱廊桥,过桥往南不远就是福建省的寿宁县。正是这个三条桥,对虹桥技术“诞生于北宋”的说法提出了质疑,曾有记载:三条桥最古……拆旧瓦有“贞观”的年号。据此有人认为三条桥的历史比《清明河上图》中的虹桥更为悠久。现在我们看到的三条桥是清代道光二十三年重新建造的。在三条桥木栏板上有一首没有署名的词——“点绛唇”给人一种无限的遐想:“常忆青,与君依依解笑趣。山青水碧,人面何处去?人自多情……”



 


 



摄影 钟晓波 周咸俊 张俊

    三条桥
    木拱廊桥在中国桥梁史中占有很高的地位,与河北赵县的安济桥、泉州的万安桥、潮州海阳县的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令人惑解的是其他三座桥至今仍存于世上,而虹桥却消声匿迹了。只有它那动人美丽的倩影被北宋画家张择端收入到后来蜚声四海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中,廊桥成为了尘封的历史记忆。
    九百多年后的二十世纪,隐姓埋名在深山泰顺中的虹桥慢慢地撩去神秘的面纱崭露在世人面前!那么泰顺的木拱桥是不是就是北宋汴河上的虹桥呢?它们之间有没有血脉关联?原泰顺县文物馆馆长夏碎香十几年前在查阅《分疆录》时,发现当中有三条桥在清朝重修时发现唐瓦的记载。之后,她又在三条桥屋檐上发现了宋“绍兴”年间的瓦片。唐瓦的记载和宋瓦的发现,为研究三条桥的发展史提供了实物依据。如果说三条桥的历史源于唐代能确定的话,那么,唐时的三条桥是不是木拱桥?这是个令人费解的问题。“常忆五月,与君依依解笑趣。山青水碧,人面何处去?人自多情,吟吟水边立。千万缕,溪水难寄,任是东流去。”这是题写在三条桥风雨板上的《点绛唇》,对于木拱廊桥的发展史,难道我们真的只能俯问桥下的溪水了?显然,这还得不到肯定地回答。
    相关学者把更重要的研究基础建立在了三条桥上游的旧桥遗址上。泰顺县文物馆现任馆长张俊对木拱桥的研究已经有些年头。对于南方的木拱桥是由北方传入的观点,张俊持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依据多年来对木拱桥的研究实践,他树立了一种全新的泰顺虹桥发展的理论体系:泰顺木拱桥技术萌芽于唐宋时期,成熟于明代中期,是在本地区不断改良而成的,是一个独立的发展体系。(泰顺县文博馆  薛一泉撰文)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