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横岗访古
作者:薛一泉  文章来源:廊桥网  点击数3342  更新时间:2003/11/25 11:11:13  文章录入:还傻  责任编辑:还傻

说罗阳南山横岗有座戏台和文元院,一直想去看看。
    初冬的一天,终于成行。一行两人骑摩托车延着极其弯曲的山路,四十多分钟后到达横岗村。因天气比较冷,又加上是骑摩托车,一路喝风到横岗,身上仿佛已经没有一丝暖气。到了横岗后,赶紧坐在村头的石凳上晒上一阵暖和的太阳。然后开始我们的横岗访古。
    横岗村地处偏僻,周围群山环绕,翠色连天。关于横岗的自然景色,房谱中载有“洪岗四景”(早时称洪岗,后改称横岗),分别是:《文笔插天》、《灵龟出坎》、《南屏耸翠》、《石室留云》。四景诗中的“南屏”是横岗村的靠山,古人择居一般是坐北朝南,而横岗村正好相反,取坐南朝北,这种坐、朝向并不是很多。

    横岗为齐氏家族聚居的血缘村落,关于始祖目五八公从在何时迁居此地,一下无法查清。只知目五八最早是迁居齐家山,后改迁此地。
    我们横岗访古的第一站是迎神厅。迎神厅建于清同治年间。整座建筑不太大,正堂即迎神厅,厅的左右为两庑,前方有戏台一座,四面建筑围合成一个天井。戏台飞檐翘角,非常灵动。
柱头的牛腿雕麒麟,圆睁双目无奈地任时光从头上斜过来,又慢慢地消退去。它的造型不曾改变,可身上的彩绘已经落了一部分。时光将在它身上留下更深的沧桑。

    迎神厅是我们此行的亮点之一,为迎神而专门建造一座厅在县内并不多见。据村民说,前几年,横岗的迎神活动还比较兴盛,但这几年,外出的人口急剧增多,人少了,迎神活动当然办不成。其实,不仅是迎神活动没了人办不成,没了人,也就没了神。我问了几个人,他们都不知往年的迎神活动迎的是什么神。
第二站我们前去文元院。文元院是此行的亮点之二。顺着山道往上行,路旁居然建有一排青石栏杆,像这种道路旁的石栏杆百丈有很多,可惜已淹在水下了。

    文元院也不大,连门楼在内只有两进。房子的构造并不太讲究。
但文元院前的朝山令人着迷,我们走了泰顺许多古代村落,像这种极佳的朝山还是第一次见到。古人建房,极其讲究四周的山体,而朝山一般来讲不宜逼得太近,最好是层层外延,即要有关锁之势,又要有优美的形体。

    文元院最早的主人叫齐家绅,为齐氏家族寿房人,清例贡生。家绅字文垂,号恒斋,生乾隆庚戌年,卒同治戊辰年。齐家绅先后娶妻三个,刘氏、魏氏、罗氏。齐家绅六十寿辰时,县令任殿选曾题匾“典重临雍”赠于他,现此匾仍存于厅中。魏妣五十寿知县林鹗给匾“厚载永贞”。(小子寡闻,不知林鹗曾在哪任过知县)
站在文元院大门极目远山,云雾缭绕山腰上,仿佛那就是一处仙境。层层关锁的青山到了最远处已成青黛一抹。也许住在这里的人们已看惯了门外的景色,对我们的惊异已于动于衷。

    村民带我们去后山看古迹,那里有一座石拱桥和两座小宫。石拱桥传说是一个乞丐建的,当时那个乞丐行讨到这里时,被山洪困住过不了山涧,便与当地人进行一个交换,只要当地人给他几碗饭吃,他就可以在此地建一座石拱桥以表谢意。当地人也感到此处无桥极为不便,欣然答应乞丐的要求。此桥的最大特点是用不规则的石块用拱券,看似不牢固,却已安然度过了两三百年。此处算是横岗村的亮点之三

另外,横岗村还有碇步、路亭等古迹,由于时间关系,没有一一去看。在房谱中还有两篇关于碇步的记载。

    这是横岗之行看到的最为精致的雕刻,是一座宅子内厅堂前的祭桌的一处雕刻。

    横岗村最兴旺时,有人口近一千,现在只有三四百人了,听说大部分人都迁到罗阳居住。横岗村人外出极不方便,就算到罗阳购物,也要先行一个小时(这已经算是腿脚快的了)到下彩,然后坐车到罗阳。

进入评论:http://www.langqiao.net/BOBBS/dispbbs.asp?boardid=17&id=3149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