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闽东廊桥自助之旅(二)洞宫山下有花桥 |
作者:陈圣格 文章来源:格子的乡土家园 点击数3955 更新时间:2004/2/26 13:24:16 文章录入:还傻 责任编辑:还傻 |
|
次日早晨,阴雨绵绵。我们搭乘寿宁至屏南班车,自县城南下,经古镇斜滩后,自东向西横穿寿宁县境腹地,过平溪乡后到达政和县澄源乡,然后南下,中午时分抵达政和县最南面的杨源乡。 政和县于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设县,南宋政和五年(1115年),因贡茶“银针”受宋徽宗青睐,赐年号政和为县名,沿用至今。洞宫山脉自浙南伸向闽北,到达杨源乡时虽是强弩之末,但群山环抱,也算巍巍壮观。杨源乡以“花桥、虹溪、怪圈”三绝*称著,这次我们只走了其中的一怪——花桥。花桥在廊桥的家族里算是一个特殊的成员,以福建闽东地区最多,而以“花桥”为地名的就更多了。至于桥何以“花”为名,我想大概要么是外形似花而花枝招展,要么内部雕龙画栋而繁花似锦,当然是与花有关的。 杨源花桥位于乡政府东面15公里外的坂头村,通村公路正在浇灌水泥,有两段乱石泥浆路真是叫人惊心动魄。我们乘坐的三轮车像是一位喜舞的老者,动作强劲而生硬,崩的我柔肠寸断!这三轮玩意儿改名断肠车得了!断肠车拐了一个溪河大湾穿过一个峡谷盘地后,远方现出了精致而气势磅礴的笔架峰。笔架峰的脚下是一条狭长的山谷,一条小溪自山脚流出,顺峡谷缓缓而西,坂头村几十座黑压压的老式民居就挤挤挨挨地排在峡谷的两岸,而花桥就躲藏在这密密麻麻的民居之中,你只能靠层层叠叠漂亮而灵动的翘檐来辨别花桥的所在。 泰顺泗溪的溪东桥以其飞檐翘角而著称于世,但与眼前的花桥相比,还是逊色了许多。桥面由一主楼和两副楼组成,主楼居中,三层翘檐十六枝翘角从各个方向伸向空中,犹如盛开在深秋的菊花。第一层翘檐的东西翘角上各挂有一个拳头大小的风铃,村民说,西边风铃响预示晴天,东边风铃响预示雨天,大家历来都以此预测天气。我想,这山沟沟里能有这么神奇的东东!主楼的两边的副楼有两层翘檐,比主楼矮了许多,算是主楼的陪衬之物了。 花桥坐西朝东,长38米宽8米,南北两桥头的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入门与民居相连,门楣外皆书写“花桥”二字,门楣里里分别书写“彼岸仙缘”、“此邦遗爱”、“大开甘露”、“直步重霄”。廊屋的西侧是一整排神龛,占了桥面三分之一的位置。这一整排神龛共九个,正中主神龛是观音大士,然后左边是魏虞真仙,右边许马将军,左右依次是林公天王、福德正神、真武大帝、天王菩萨,此外桥北神龛是通天圣母,桥南神龛为陈桓、陈文礼二公。仰头上观天花,正中是一个藻井,周围八块木板上各彩绘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藻心是二狮抢绣球。十几根东西走向的横梁上方彩画缤纷,煞是热闹。最初的感觉,我还意为是到了那一座富丽堂皇的庙宇哩! 村民指着桥南神龛说,花桥是由坂头人陈桓建造的,陈桓于明正德年间进士及第,后来衣锦还乡,建造了这座值得子孙骄傲的花桥,到了清光绪年间,陈桓的裔孙陈文礼中了举人,对该桥进行了维修。接着,村民将我带到石拱底下,指着拱顶外侧很神秘地说,你看到石缝间那两把宝剑没有,这宝剑可神了,逢涝剑尖自动伸出,遇旱则自动缩回……我听后不禁为之一动,连忙往拱顶上细细搜索,终于在一片黝黑的块石缝中发现了两片剑片似的东西,剑片只有十多公分,黝黑的剑尖直指水面。 从小溪上下游的远处观赏花桥,我发现了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别的石拱廊桥的廊屋主楼都处在桥孔的正中,唯独眼前花桥的主楼整整偏离桥孔正中一间的距离。这可能是河道小桥身长而南北桥头特殊的地形特点所造成的吧,这算不算花桥的怪呢? 这时,久违的阳光从浓云中探出了头,金黄的阳光撒在民居的土墙上,将参差巍峨的花桥幻成一片遥远的神秘。 *注:Annelee问另外两怪是啥,俺也没有去过,只是听说。虹溪:洞宫山中有虹溪,长三里,清澈见底,溪床一色赤岩,平展如毯,毫无砂砾隙缝,似刀切剑劈而成,凡三里如是,蔚如奇观。怪圈:虹溪下游是瀑布群,长450米,每个瀑布下面有一深潭,第八潭有8块岩石,其上共有280个同心怪圈,疑是外星人所为。云云。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