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老唐的旅行日记(二)
作者:tiger506  文章来源:廊桥网  点击数2589  更新时间:2004/10/23 12:09:23  文章录入:还傻  责任编辑:还傻

10月4日  晴    12至23度
     六点不到就起床,洗漱完毕,天才蒙蒙亮,喝一口矿泉水背上相机就上路了。
先补拍了一张晨雾中的如龙桥,然后走出村庄去拍步蟾桥。步蟾桥位于月山村的西面,是月山村现存的廊桥中最好的一座。它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现存桥为民国六年(1916年)重建,是月山村的水尾桥。它总长度52米,净跨度16.8米,桥的中间和两头各有一重檐歇山顶。步蟾桥和我曾看过的来风桥一样,也是一座石拱桥,不同的是步蟾桥的石拱半径比来风桥大,因此显得比来风桥高。步蟾桥保护得比来风桥要好,桥两侧的木版基本完好,不象来风桥那样破烂不堪。走进步蟾桥,桥面用石块铺就,桥头桥中都有神龛,桥中神龛上方有一扁,上书“步蟾桥”三个楷书大字,苍劲有力。桥头的神龛没有香火的痕迹。步蟾桥隐现在浓浓的绿荫当中,几株高大的衫树象卫兵一样守卫在桥的两头,小溪在桥洞中潺潺流过,远处炊烟袅袅,真是一幅“小桥流水人家,青藤古树朝霞”的水彩画。感到少许遗憾的是桥跨度虽大,但是小溪很小,似乎用力跳也可以跳过。由于树荫过于浓密,遮挡了拍摄的镜头,要找到拍摄的好位置还真是不容易。
    拍完了步蟾桥,还不到7点,看看天色,我赶忙往如龙桥方向赶。到了如龙桥,在这里又看到了大笨钟等朋友,但是,我们只能寒暄几句,就都抓紧时间去拍照了。此时,一抹金色的阳光刚照在如龙桥上,如龙桥笼罩在淡淡的金色中,薄雾把背后的青山蒙上了一层轻纱,真是美极了!我赶紧拿出相机“咔嚓、咔嚓”一连按了几下,把美景收入相机后才心满意足地离开。 然后,马不停蹄地赶到白云桥。清晨的白云桥真美,洒满朝霞的古桥象仙家的宫殿一样耸立在山腰上,朝阳、青山、蓝天、白云,仿佛已进入世外桃源,但一眼看到不知趣的电线和电线杆凶神般地立在桥边,残酷地提醒我回到现实。我无奈地摇了摇头,打开相机,选取避开电线的最佳角度,把美景收入。

    正好七点二十分的班车到了,我准备坐车去看兰溪桥。顾不得再和大笨钟他们打招呼,我就跳上了去兰溪桥的班车。九点多到了兰溪桥,我下车一看没有任何廊桥的影子,问了路人才知道,兰溪桥因为下游建兰溪水库而迁移到西洋殿了。失望之余,我只好站在路旁等班车去西洋殿,等了一个小时也没有班车过来。也许是个人魅力不足吧,我向过路的车辆招手,把手搞得很酸了,居然没有一辆车停下来。等得心焦时,正好有一辆回县城的班车过来,于是,搭车先回了县城。
     安顿下来以后,我看了地图,发现大济是个好地方,既有廊桥,还有古村落,于是决定下午去大济。下午一时半,我出了宾馆顺手打了一辆摩的直奔大济。摩的司机是个热心人,路上给我介绍了大济的情况。到了大济后我关照司机四点半来接,然后下了车就去拍双门桥。据桥上的碑文记载,双门桥是宋天圣年间(约1049年左右)所建。双门桥长度11.15米,桥两头有双重门楼,桥连着门楼,桥中有飞檐。桥中间的神龛里供着观音菩萨,廊屋雕梁画柱,上面的壁画均以西游记故事作题材,颜色鲜艳,工笔细致。拍了几张照片后,我走出双门桥。回头望去,古桥仿佛是一座庙宇,透出幽雅宁静。
     大济的古民居也颇有特色,特别是木雕的风格和浙江中西部明显不同,似乎更加精细一些。我走进了一家院落,这是典型浙南风格的民居。门前是用鹅卵石铺就的路,门楣上有以流云状花纹为主的砖雕,花纹上还有“延陵世泽”四个砖雕大字。门框和台阶由青石砌成,两旁是掺有鹅卵石的黄泥夯实的外墙,非常简练古朴。走进院子,一眼就看到正厅的屋檐下挂着刻有“名昭彤管”四个大字的牌扁,厅堂的上方悬挂着刻有“达德堂”三个大字的扁。房屋柱子的牛腿上,木雕刀功异常精细,图案由两部分组成,上半部分是长方形,以花草为主,下半部分呈三角形以麒麟等动物为主。图形和内容衔接自然,令人叫绝。屋顶的梁也非常有特色,上面刻上了精美的流云状花纹。由于外墙是泥墙,屋子拱比较粗大,拱上刻有流云花草状花纹。古屋的内部用衫木板分割成大小不同的房间。但是该民居的木拱已经被烟熏得发黑,失去了本来面目,墙体局部也被破坏。最要命的是若大的院子居然连一个灭火器也没有,而且做饭的柴灶和煤气灶同处一室,万一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我知道在这里要求村民配灭火器不够现实,但是,如果有人建议一下,让他们将煤气灶搬开,应该不是件困难的事。看着已显破败的古民居,我忽然想到,从古屋所占的面积和部局来看,可以推断出这里是当年的大户人家,一百年前也许日日高朋满座,夜夜笙歌不绝,可是现在呢?世事难料,荣华富贵犹如过眼烟云,人活在世上,真的不要强求和奢望太多。
我在小店里买了一瓶矿泉水,在喝水的时候,我顺便问了老板娘,还有没有好一点的古民居了。老板娘告诉我,离这里不远有一个吴氏先祠保存非常完好,值得一看。喝完水我就走过去了,到了祠堂门口,只见一把铁将军把大门紧紧锁上。在这里玩的小孩得知我的来意后,他蹦跳着带我去吴氏先祠的后门,我一看,还是铁将军把门。没有法子,只好又回双门桥等车。
      可事物往往都是这样,有所失就会有所得,作为失的一种补偿,我却有时间欣赏到了日落时的双门桥。为了能够把这份美丽完整地收到我的相机里,我让车等了一刻钟。
    快到县城时司机告诉我,县城附近还有一座叫庙桥的廊桥,并问我要不要去看,一听到还有桥看,我早已酸困的双腿忽然来劲了,我对司机连声说着“看,看!”,于是他载我到了庙桥。当地人把庙桥又叫袅桥,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清乾隆三十四年(1768年)重修,是一座木拱廊桥。由于年久失修,现在看上去已经有些破败,这座桥的桥亭非常有特色,重檐飞翘,象一座古亭。桥亭内部的顶部中心一个木轴,顶部的檩木以木轴为圆心,放射状地张开,象一把雨伞一样倒扣在顶部,并不见有大梁支撑,我十分佩服工匠把美学和力学的原理用得这样巧妙,独具匠心。亭定原来有壁画,因为年久失修所以壁画被岁月侵蚀的已经看不清了。
    一天的奔波结束了,在回程的车上,我的疲惫已达到身体的极限,但所看过的廊桥一幕幕地在眼前回放,我很高兴今天的收获,也对为后人留下艺术瑰宝的前辈心存感激。虽然因没有看到“吴氏先祠”有些遗憾,但是,凝固的艺术就是带有缺憾的艺术,再说,留些遗憾等来日再补岂不更好?

    日出时的如龙桥,阳光给古桥,青山涂抹上淡淡的金色,安逸的生活开始了新的一天。珍惜吧,世人!!!

10月5日 晴 11至23度
    昨天没有看到兰溪桥,心中很懊恼,今天起了个大早,早餐也没有顾上吃就去车站。车不到八点开出,九点多到了兰溪桥。
    兰溪桥位于五大堡乡西洋殿景区,紧挨着古庙西洋殿,始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清乾隆五十九年重建。因修水库,1984年从原址迁于此地。
    兰溪桥是我见到最漂亮的廊桥之一,它也是我所见到跨度最大的木拱廊桥,它的总长度48.12米。净跨度为36.8米。两侧桥身开有像庙门一样的门洞,不知道的人远远地看到桥的门洞,还以为这是一座庙宇呢,原本红色的桥身经历了太多的沧桑已经有些退色,露出木头斑驳陆离的颜色。桥中间有座阁楼,阁楼的飞檐高翘,从桥侧面看去,就像一座连接了长廊的书亭,壮观典雅,从桥里面看去,桥面宽敞了许多,显得桥内的空间更大。清澈的兰溪水象纯朴的村姑一路笑闹着从大山深处走来,周围的青山好象慈祥的妈妈一样仔细地呵护着古桥,隐藏在葱茏绿荫里的西洋殿就象那饱经风霜的老人静静地注视这一切。为了找一个好角度拍摄,我下到水里。初秋的溪水有些刺骨,水底的石头的尖角不时地戳我的脚,几乎站立不稳,我小心翼翼地寻找可以踏脚的石头,生怕一不小心滑一跤。我的膝盖在2000年出车祸时粉碎性骨折至今未完全痊愈,临出发前医生禁止我做大运动量的运动,更禁止我下水。当我手脚并用,竭尽全力终于登上溪流中间的大石头上时,我长出了一口气,狂呼一声“我上来啦!”我为战胜了自我而高兴,自从受伤后,我还没有这样运动过,现在我发现了人的潜能是巨大的,也许老米说得对:态度决定一切。站在石头上我恣意地拍了许多照片,坐在石头上我又给朋友发了短信,让他们也分享我的喜悦,当朋友得知我竟然能够独自跋山涉水地照相时,很是惊讶,因为他知道我几乎破碎的膝关节,也知道医生曾对我说过的话。
     上岸后,我走进桥里,里面非常整洁,鹅卵石铺成的桥面,经常有人打扫,两旁桥身还钉有厚木版,权当凳子供人歇息。红色的廊柱有些班驳,梁上扇型壁画已经模糊不清,经历风霜的壁画更增加桥的古朴韵味。和其他的廊桥一样,这座桥中间的神龛是不可缺少的,供的也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我在桥上坐了一会儿,透过桥身上的小窗往外看去,外面的天是那么的蓝,山是那么的绿,水是那么的清。我很庆幸,上午的拍摄计划圆满完成。
     十二时不到,我到了离安溪桥两公里的一个小镇,在那里找个小旅馆先住下。中午蒙老板娘盛情邀请,在她家里吃了午餐。午餐后休息会儿,不想一觉醒来已经下午两点了,匆匆收拾好就上去安溪桥。
     安溪桥在政和县山腰乡山下村,我步行二十分钟就到了安溪桥。在白云蓝天的映衬下,静谧的安溪桥象一个不施粉黛、天生丽质的少女。桥的顶部拉成一道白色的弧线,顶部两头的飞檐直向苍穹,深褐色的桥身反射着午后的阳光变得有些发白,桥下安溪水平静地流淌着,大大小小的鹅卵石随意地露出水面。阳光还有些强烈,我没有立即拍照,进入桥内,坐在固定在柱子上的厚木版上休息。我仔细地打量着这座桥,它的内部和它的外观一样朴实无华,没有雕梁画栋,没有描金绘银,厚木版铺就的地板,承载着几百年的悲欢离合。桥面中间已经因人长期行走出现了两道凹槽,桥中间和北头各有一个神龛,中间的神龛供着观音菩萨,桥北头供的是中国的战神关羽。我在关羽象前鞠了一躬,向这位正直、勇敢、忠心的中国古代军人致敬。
     三点钟到了,是拍照的最佳时机,我赶紧走出廊桥。左一张、右一张,一口气拍了十几张。景色真好,可惜有电线横过前面,影响了拍摄效果。这时我发现一个绝好位置,但在溪中间。于是我马上脱鞋,光着脚走到溪中间的石头上去。下午的溪水不怎么凉,脚下的鹅卵石也比上午安溪的要小,也圆润得多,脚在溪水行走里很舒服。我一边走一边拍,用了十多分钟才走到溪中间的大石头上。在石头上,我选了几个角度拍了许多。山区的太阳落得早,四点钟已经开始往西坠了。落日的余辉把班驳的古桥染成了金色,溪水两旁的鹅卵石,绿树,大山也被抹成了金灿灿的颜色,惟有潺潺流水依然那么清澈。我抓紧时间,把日落时分的安溪桥定格在相机中。放眼望去,只见炊烟袅袅升起,远处的群山披着金色的外衣依然耸立着,近处的田野、民居、树木尽收眼底,好一幅田园风光!
    班车到了,该回去了。在车上我想,明天一定起早来这里拍朝阳。

未完待续

更多图片请进入论坛》》》》1 2 3 4 5 6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