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古建筑的精髓--泰顺廊桥寻访记(二)
作者:泥上飘  文章来源:新浪生活  点击数3045  更新时间:2003/8/9 21:27:36  文章录入:还傻  责任编辑:还傻

6:30和着一阵阵歌舞升平式的晨练舞曲醒来,伫立阳台,人民广场上一幅温馨安祥的晨曲图:老人们井然有序地踩着和谐的舞步,挥舞着手中的扇子,围绕着广场的两条溪涧在晨雾里欢快地发出潺潺地流水声,空气分外的清新。这应该就是罗阳镇恒古不变的晨曲吧。

  迅速洗漱整理好背囊到楼下付了房费10元,看时间还早就在隔壁的小吃店吃了一碗牛肉拉面(老板说这家店也是他们的),沿着古朴的林荫街道走了约10分钟就到了车站,第一班到泗溪的班车还没开,说好7:00开车的,因为没客人足足又等了半个小时才开。

  摘自乡土中国-泰顺:泰顺是浙江省南部的一个山区县,南与福建省为邻,素有“九山半田半溪水”之说。山高地远的泰顺,建筑因地制宜在山间河谷里自然生长,风格朴实无华,惟有横跨高山深涧之间、奔腾溪流之上的如虹般的木拱廊桥,才显露出泰顺的不凡。

  约一个半小时后,我就站在了文首那座惊美绝伦的北涧桥下,它美艳得让我目瞪口呆,泰顺的廊桥从一开始就给了我一个惊喜。北涧桥和同在泗溪镇位于她上游的溪东桥同为木拱廊桥,桥身为古红色,当地人称“姊妹桥”。北涧桥周围环境幽美,桥下溪水清澈见底,一座用石梁搭起的小石桥架设于流水之上。两棵有上千年树龄的古樟树枝繁叶茂的守位桥头,遮住了大半个桥身,它的粗壮的根须深深地扎进了桥基周围的土石,守卫着风雨桥经受住了数百年的风雨侵蚀而今风采依旧。桥头是一片古朴的民宅,几位老人坐在桥头的石条上手里拣着菜叶,一边闲聊着。古树、桥、流水、与古宅的自然结合,是北涧桥的动人之处,也是本人认为一座上乘的廊桥所应具备的元素之一。北涧桥就这样和谐的应着这片风景,成为这儿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理应属于这儿!

  东溪桥在北涧桥的上游,在泗溪镇略靠近中心地带,结构和桥身色彩和北涧桥一样,只是因为身处人群聚集地带,周围的环境略逊色于北涧桥,好在她的旁边矗立着一座近代的四孔石平桥代替交通,这样多少延长了东溪桥的寿命,只是成为孩子们嬉戏的场所。桥的上游是一抹远山,溪水自山谷潺潺而出。

  路边拦了辆泗溪往外开的中巴车,约二十分钟就到了去仕阳的三叉路口笼口下车,转到仕阳的中巴,著名的胡氏大院雪溪乡就在这条线路沿线,一路一山连着一山、延绵不绝。溪涧在山谷间任意缠绕嬉戏着,公路两旁一种酱红色的芦苇开得那么热烈,一丛丛充满着野趣,象是夹道欢迎外来者的小精灵。

  石丁步是桥梁的一种原始形式,一般架设于水较浅的河床上以渡河,用一块块质量上乘的长条整石块有规则的镶嵌于河床上。从图片上看到它时,只感受到它的艺术之美。而当我亲自踩上去一级一级地试图渡过河去,才不得不惊叹于它的工程之浩大、工艺之精细。全长133米,共有223石齿,齿面光滑平整,每齿分高低两级,可同时轻松地供三人并肩而行。看上去很质朴的一座石头桥,可只有亲自走历一翻才能感受到建造者的伟大。石齿距离水面较高,溪水从石齿间流过,一开始我还从容的走着,可碇步好长啊,我不得不小心翼翼的保持着身体的平衡一步一步眼睛一刻也不敢离开石面。走了好久抬起头对岸离我还是很远,倒是脚下的流水开始晕眩着我的眼睛。我不是建造业的,可当时最想弄明白的就是匠人是以怎么的工艺来设计这座坚不可摧的碇步桥的。以下摘自“乡土中国-泰顺”一书:建造者在石丁步石质上的选择颇费苦心简而言之“石取其坚,计永年也;色取其白,昭利涉也。”为了稳定基础,匠人们也采用了多种方法:将石丁步根基深埋,在水下部分是水上暴露部分的三分之二,这种比例的埋深,很合现代科学原理。还有将高低二级的石丁步并列,在水流的上方附一块三角状小石头,可缓解水流长年累月的冲击。一开始不明白桥头立着的石碑上所刻“泰山石敢当”之意,似有言过其词之意,后才领略其之蕴意。

  我在桥上岸边呆了约一小时,看着当地人从容地在桥上来来往往,有挑担的到仕阳镇上去卖菜的小贩、有拿着手机一边发短信可脚下却不停歇的女孩(很是让我佩服)、还有从田间耕地回来牵着老牛背着犁耙的农夫(老人还很合作的在我相机前摆扑死,一边和我聊上了,刚干完活正准备回家吃午饭),石丁步就这样在当地扮演着普通的角色,融进了人们的生活,而不象许多老建筑一样成为了一种摆设、一段历史,仕阳石丁步至今还在发挥着它的功能。

  因为要赶路,就没再久留。叉开河路穿过仕阳镇长长的也是唯一的街道走到镇口,中巴车正在等客,还是刚才载我进来的那辆车,还没走呢。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天整个泰顺跑来跑去就我一个背包游客,许是因为非典的影响吧。在几个乡镇之间穿梭的中巴车司机都认识我了,也许是因为我的弱小和硕大的背包,一个人行走在异乡,一路上人们总是露出惊讶的目光询问“你一个人?”。然后他们总是热情的告诉我应该在哪下车?到哪儿的班车几点就停开了?那个村子里有什么古宅等等等等,就象这里的默默无闻不喜张扬的古廊桥一样,他们是那么的纯朴善良。这不在去雪溪乡的中巴车上,我因对挑着担从镇上卖西红柿回家的老大叔说了一句“你的蕃茄好新鲜啊!”他就不由分说拿起一只袋子往里装了一兜的西红柿硬往我怀里塞,“多吃点,可以当水果的,早上才从自家地里摘的”。听说我要去雪溪,老人就在我耳边唠叨开了从前的那个胡氏人家的光辉历史云云。。。
  
  胡氏大院也称石门楼,为一大型三合院式民居,周边的山水环境非常优美,群山围护,田野开阔,溪流逶迤环绕,四面环建石砌高墙,主体建筑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两侧厢房以及正屋都以这根轴线左右对称,主院的门正对着这条中轴线的尽头。胡氏大院不仅规模庞大,而且做工精致,我见过安徽黟县的徽派民居、江西婺源的民居、云南丽江纳西族的四合院、贵州凯里大规模的苗寨、侗寨,但这里的合院式民居却也独树一帜,自有它的不凡之处。

  胡氏小宗祠现已破落不堪,门紧锁着,村民见我要参观就去一村民家拿了钥匙让我进去,院内杂草丛生,唯有裸露的斑斑黄泥墙和棂格窗似在诉说昔日的辉煌。
从胡氏大院出发,穿过长长的卵石小巷,便可望见大樟树掩映下的胡氏宗祠。祠堂正门堆积着柴禾,似是好久没有人进去了。

  见时间不早,上了公路拦了一辆往三魁方向开的中巴,告诉司机放我在三魁不到一点的刘宅村下车,我要去看刘宅桥。刘宅桥位于村尾,沿着一条通往田间的乡间小道而下,当我找到她时,刘宅桥就象一个隐士,默默无闻的架设于少有人迹的村尾两山交接处,是一座阁楼式木平桥,桥身为那种古旧的暗黑色,唯有阁楼顶部用作避邪的作工精细的两条小巧黄龙,是那种艳丽夺目的黄,几百年的风雨侵蚀竟然还保持着如此艳丽的色彩。桥上的栏杆上栓着两头牛,正默不作声的啃着面前的一堆青草,桥的另一头堆着一些干柴。我正要离开时,走过来一个老农,闲聊中告诉我楼上是供奉菩萨的场所,特别是每年的正月是村民祭祀最隆重的时候,他们会摆上一整只猪头、放几盘时令水果,插上几炷香,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阖家团圆如意。这一行我注意到泰顺几乎所有的廊桥都会在桥屋中设一神龛,供奉菩萨,有观世音、财神爷或是只有当地人才知道的人物。

  永庆桥在战洲,在三魁镇坐中巴不出20分钟就到了。感觉很是一般,桥上聚着着一些老人和孩子们。象征性的在相机里收留了桥身便匆匆搭车赶回三魁。

  本来今天的功略当中是有三条桥的,可一看时间下午2:30,即便找得到车去洲岭(耗时一个小时,且路不好走),也绝不可能出来,因为3:00从洲岭出来的中巴便已停开。问了很多当地人,枉想奔进洲岭去,大家都摇摇头说不可能了,只能作罢。在偏远农村就这一点比较不方便,一般下午2、3点后班车便开始结束一开的奔波,这让外人颇感不便。出门在外,只有入乡随俗,别无他法。

  慢悠悠地找到三魁镇上的薛宅桥,桥面坡度很大,也是一座木拱廊桥,造型古朴。可惜周围不伦不类的现代水泥楼房快把薛宅桥给淹没了,象是给薛宅桥安了一个牢舍,让她挣脱不了、喘不过气来,神情灰暗地陷在那片杂乱无章的楼房里,我好似看到她在呻吟,一个祈盼无助地眼神。。。 唯有桥旁的一棵枝繁叶茂的古樟树默默地陪伴着她。。。

  在樟树下的铁凳上放下行囊坐下来,发了一阵呆,拿出地图又研究了一番明天的行程,这才慢悠悠地找到位于河边的网友推荐的太阳城饭店(也是这里最好的饭店兼旅馆),25元/晚,有单独卫生间热水淋浴。老板娘的女儿热情的接待了我,记得她只有十八岁,很漂亮。剩下的时间实在不知如何打发,回房洗了澡换身干净衣服,就在三魁镇街上瞎逛,下着小雨。晚上在隔壁的网吧上了会网,出来雨下得更大了。
从老板娘那儿得知明天最早开往洲岭的中巴是9:00,而且进出洲岭的车很少。因为我明天要赶回温州乘回杭的车,当即决定包车。于是试探性的问老板娘可否找到包车清晨去看三条桥和位于洲岭的毓文桥然后送我回到罗阳的路口,100元可行否(这个价格我也是偶尔在网上看到的,自动降了二十元),老板娘马上帮我打电话是一辆小长安,旅程和价格敲定后我就安心上楼,看电视、吃着中巴车上老农送我的西红柿。第二天事实证明我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价格也非常低廉,那位张师傅帮我节省了不少时间省了很多事,完了我自动加了他二十元,因为两座桥比我预想得漂亮,风景好,心情开心,师傅开车很辛苦,总之这段旅程包车是很合算的。

下图为三条桥,位于夹岸对峙的峡谷当中,傲然独立,形态古朴优美,状若飞虹,与四周环境相当协调,是泰顺自然景色最为优美的木拱廊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