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别丢了文化的根
作者:张欣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3286  更新时间:2004/12/14 20:14:37  文章录入:还傻  责任编辑:还傻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城市的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历史文化名城拆旧建新,结果却失去了老城原有的特色和韵致;而新兴的城市又以大广场和“火柴盒式”的塔楼为基本格局,城市的面孔单调雷同,缺乏文化意蕴。
  不少有识之士指出,城市建筑最能显示民族特色和文化传统,也反映着一个国家的面貌。从实践来看,保持民族特色和历史传统,同时又学习借鉴外国经验,把实用和美观结合起来,是一个很好的思路。这将大大有利于提高城市建筑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
  城市要现代化,当然要向发达国家学习。但是,学习并非一味模仿、简单照搬。德国统一不久,柏林议会曾把波茨坦广场卖给奔驰和索尼公司,这里虽然迅速发展成巨型繁华商业区,但与城市文化不协调的问题,让人多少感到有些遗憾。同样,我国的城市建设也有类似的问题。建国初期,俄式建筑曾影响了许多城市的设计和规划;这些年来,摩天大楼式的水泥楼宇成了不少城市建设的一种模式。有人说,有的城市正在失去宝贵的本土特色和文化底蕴。
  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上海的弄堂,山西的大院,湘西的吊脚楼……这些建筑既体现了悠久的文明,又与当地的气候、地理、生活习俗相适应,既实用又美观,体现了内容和形式的和谐之美。“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欧洲的名城都保留着浓浓的历史感,特别是雅典、巴黎、罗马等城市。因此,璀璨多姿的建筑形式本身就是民族文化的一种展示。那些历经沧桑的建筑瑰宝凝聚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的价值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日俱增,闪现出不可磨灭的光辉。这些都说明,我们在城市建设中,既要保护又要发展,既要传承又要借鉴和创新。同时,文物古迹丰富的城市应该更好地保留当地的建筑风格,不能盲目地求新、求洋,破坏了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丢掉了鲜明的民族特色。苏州市在城市建设中注意保护古城,形成了新城、古城各具风采的城市风貌。北京的隆福寺、北大的新图书馆就是传统和现代结合得很好的建筑。
  在城市的规划布局上,我们应该更好地继承先人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中国的许多老城在当初选址时就很讲究,一般都依山傍水;城市布局也是依势随形,追求人工与自然的协调。如泉城济南的老城,南依千佛山,市内泉群广布,汇入大明湖,形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独特景观。云南丽江古城巧妙地把雪山融水引入城中,形成了高原江南的美景。这些宝贵的经验不能丢掉。
  世界上的文化名城都是国际化的,但同时都有自己的文脉、自己文化的根。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如何保持民族传统和文化特色,是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别丢了文化的根。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仅需要头脑清醒,更应当有所作为 。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