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龙庆两市(县)携手共建八百里瓯江第一廊桥——龙庆桥
作者:项吴菊 钟…  文章来源:龙泉新闻网  点击数810  更新时间:2011/1/20 7:29:11  文章录入:大笨钟  责任编辑:大笨钟

    20101223日上午,小梅镇梅溪边热闹非凡,一辆辆挖掘机和工程车停在梅溪岸边,锣鼓声,炮竹声齐鸣,梅溪两岸百姓齐聚一起庆祝龙庆桥开工。
       60多年前,在梅溪上横跨着一座连接龙泉小梅镇梅一村与庆元县黄田镇曹岭村的美丽古廊桥——龙庆桥,当时的龙庆桥是一座五孔36间、长140米、高14米、宽5米的石木结构屋式桥。龙庆桥曾名济川桥、通福桥、寿川桥,1924年重建竣工,桥门石刻横匾上的“龙庆桥”三个苍劲大字为清末状元、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所题,这也是全国惟一一座由状元题名的廊桥。龙庆桥桥下的梅溪码头是历史上龙泉、庆元通向温州的瓯江上游第一个码头。龙庆桥不仅是浙闽交通要道,小梅、曹岭两地人民的友谊桥,也是两地村民嬉戏、休憩的好去处。19495月中旬,龙庆桥毁于兵火。
       龙庆桥自被毁后,仅剩两个桥墩,廊桥化为遗梦,古桥墩也成为历史的记忆。六十年来,梅溪两岸父老乡亲和社会各界人士,朝思暮想,不时疾呼重建龙庆桥。现今,恰逢政通人和、国泰民安,龙庆两市(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顺乎民意,决定发动群众重建龙庆桥,让蕴藏着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龙庆桥,以其八百里瓯江第一桥的独特风姿,重现在梅溪之上。
       在为龙庆桥的开工欢呼雀跃的两岸老百姓中,有不少白发苍苍的老人。小梅镇梅三村83岁的村民余季菊为能重见龙庆桥而乐开了怀,她指着开工典礼台上龙庆桥的效果图乐呵呵地说,这廊桥和当年的廊桥一模一样啊。
       望着溪对岸,望着龙庆桥仅剩的两个桥墩,望着溪中在工作的挖掘机,老太太告诉记者,当年的龙庆桥非常美观大方,小时候,她和梅溪两岸的男女老少时常在桥上乘凉游玩,龙庆桥曾经给她的童年少年时代带来过不少的欢乐。自从龙庆桥被毁后,她梦里的龙庆桥依然还在。如今,朝思暮想了多少年的龙庆桥终于开工建设,让她还能在有生之年走上廊桥,不但圆了她的梦想,也方便了她与嫁在曹岭的女儿一家的来往。老太太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据了解,重建的龙庆桥将在参照历史原貌的基础上,吸收各地廊桥的艺术精华,突出龙泉地方文化,工艺上做到雅俗共赏。重建的龙庆桥桥梁采用钢筋混泥土梁板结构,桥梁上部采用木制廊屋,借鉴吸取木拱廊桥造型优美的特点并作适当改进。总的构思是:既不失原有古桥结构精巧、典雅的特点,又能体现木拱廊桥基本特征,采取微拱式造型,桥面按两檐廊屋标准建造,中设神龛,并建三檐,突出“牛腿”横梁工艺之长。
       龙庆桥计划于2011101日前桥梁主体工程全面竣工,总投资估算900万元。资金采取民间集资、企业赞助、政府补助相结合的形式。龙庆桥重建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高度重视,特别是龙庆两市(县)政府、龙庆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龙泉市交通局、老科协、知名企业以及中铁十五局龙庆高速公路项目部的大力支持,纷纷慷慨解囊,出资出力,参与建桥盛事。
       龙庆桥对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抢救挖掘古廊桥文化,促进区域旅游发展和增进龙泉、庆元两市(县)人民感情都具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龙庆桥重建工作将和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切实保护好小梅古街特色,充分挖掘旅游资源。龙庆桥的重建,将使龙庆梅岭两地的历史文化再次展现在世人眼前。作为龙庆桥配套设施的千年水运码头、文化长廊和梅园等工程的建成,将使大窑古窑址、竹口、黄田古窑址、小梅龙庆廊桥、小梅和曹岭古街、小梅大王庙、黄南植碧殿、黄南廊桥至孙坑窑、孔坑廊桥连成一线,形成小梅、竹口、黄田乡村旅游的黄金线路。

12244168_643444.jpg

进入论坛》》》http://www.langqiao.net/web/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5969&pid=95480&page=1&extra=#pid95480 

6 秒前 上传
下载附件 (210.05 KB)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