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浏阳:与明长城同年的新安古桥修缮基本完工
作者:刘军  文章来源:长沙晚报  点击数819  更新时间:2010/7/14 21:51:48  文章录入:大笨钟  责任编辑:大笨钟

   明成化10年(1474年),当时明朝中央政府组织四万军人,修建了1700多里的城墙,就是保存至今的“明长城”。也就在这个时候,浏阳社港寻氏四兄弟修了一座小桥,就是新安古桥。如今,这座浏阳唯一的廊桥已在社港镇合盛村矗立536年之久,历经几个世纪的风雨沧桑,奄奄一息随时可能倒塌。近日,为保存新安桥古树、古桥的独特风貌,文物部门拨出专款进行恢复性修缮,目标是修旧如旧。

  “小时候没有空调,我们在桥上乘凉、听故事,很舒服,一直到现在。”从71岁的村民寻常舟的话中,可以看出当地村民对这座古廊桥的深厚感情。去年,因桥边一棵几百年树龄的古樟倾斜影响,新安桥随时可能倒塌,村民们为了挽救古桥,自发凑钱进行修补。虽然在桥桩下填补水泥能让桥不至于再倾斜,但极大影响了这座古廊桥的气质。近日,浏阳市文物部门拨出专款,对新安桥进行恢复性修缮。虽然新安桥已经不再承担交通要道的功能,但其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价值,也是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是浏阳保存最完整、始建时间最早的桥。”市文物局专家任新民介绍,过去是当地人过河的主要通道,廊桥有29根柱子,沿袭唐代建筑风格。虽然历经五百年沧桑,但整座桥没用一根铁钉,都靠木榫穿插固定,现在看来其工艺仍十分精湛。

  任新民说,桥面铺的青石板在独轮车的碾轧下,中间呈现一条深深的沟,后人修缮时,将青石翻转过来,在这次恢复性修缮中,青石桥面也将按照原来的位置安放,桥下的红岩石也将重新铺上,恢复古风古貌,继续为人们述说沧桑的历史故事。

进入论坛发表评论》》》》》》》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