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泰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入选世界非遗始末 |
作者:薛一泉 文章来源:近日浙江 点击数1069 更新时间:2010/3/4 22:07:33 文章录入:大笨钟 责任编辑:大笨钟 |
|
2005年11月30日,董直机(中)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中国建筑史学会理事长杨鸿勋(右)在同乐桥上 (钟晓波 摄) 由董直机老人主墨的同乐廊桥 (钟晓波 摄) 2009年9月30日夜半时分,泰顺非遗中心主任季海波打来电话,他激动地说,由浙闽两省联合申报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列入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刚刚将名单上传到官方网站上!那晚,众多泰顺廊桥迷都用手机发送短信,传递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寻访发现,当年建桥师傅仍健在 10多年前,好莱坞大片《廊桥遗梦》热映的时候,隐逸于浙南泰顺的廊桥也随之声名鹊起。从那时起,经过泰顺文化、旅游等有关部门保护和宣传的开展,当地众多年代久远的廊桥在不断提升保护等级的同时,逐渐成为独具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怀着各种情怀踏上廊桥寻梦之旅的人越来越多。 在以往的乡土文化调查中,从未发现近年新建造的廊桥。泰顺还有会造廊桥的师傅吗?带着疑问,2003年仲夏,笔者到岭北乡调查泰福廊桥时,在栋梁上发现“绳墨董直机”几个字。绳墨,在传统廊桥建造中,是主事的廊桥主工匠的别称。据记载,泰福廊桥建于民国时期。推算起来,当年建桥的这个年轻师傅,也许还健在。 笔者开始四处寻访廊桥师傅董直机。一个多月一无所获。一天,听说岭北乡村尾村有董姓善木工之人。在村民的带领下,我们见到了时年79岁的董直机老人。老人精神矍铄,浓眉之下双眼炯炯。听说笔者是依据泰福廊桥上的5个墨字找来的,老人显得有些激动:“我只做过桥面上的廊桥,没做过桥身。”老人缓缓叙述了自己少年时就迷恋廊桥的经历,并表示造一座廊桥是心中的梦想。25岁时,终于有机会参与设计建造人生的第一座桥——泰福桥,并将自己的名字刻印在桥梁上。然而,这只是个石拱木平廊桥,“现我快80了,这辈子如能亲手建一座木拱廊桥就好了!”老人感叹。 当时,董直机是浙江省内发现的第一位能够运用传统技艺建造木拱桥的老工匠。这一重大发现,引起了国内众多科研机构和新闻媒体的关注。 建桥传艺掌握技艺者增至7人 发现掌握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工匠之后,泰顺县文化部门多次组织有关人员讨论和制定抢救性保护方案。考虑到董直机师傅年龄偏大、建桥手艺后继无人等情况,县文化部门决定通过建造新廊桥的方式,鼓励董师傅收徒授艺,把这濒临失传的手艺传承下去。 那些年,泰顺旅游在不断升温。2003年9月,岭北乡天关山古道被旅游专家评定为旅游景点五级单体。出于给旅游增添新亮点和民间独特工艺的保护和继承,岭北乡村尾村决定筹资建造一座编梁木拱廊桥,由董直机师傅担任“绳墨”。2004年9月,由岭北乡村尾村的村委会主任潘长松和赖保柱等人担任首事的村尾村同乐桥动工兴建,2005年12月正式落成。 通过建桥,董直机收了5名徒弟,把建桥手艺传给了他们。此外,泰顺年轻木匠曾家快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也掌握了木拱桥的营造技艺。泰顺掌握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的工匠由原来的1人增至7人。这个本已处于濒危边缘的非遗项目,通过建桥、艺人收徒授艺,保护和传承,出现了转折。 拓展空间 保护等级连升四级 传统乡土社会的变革、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和交通方式的改变,使廊桥的许多功能,特别是交通功能弱化,这是建桥手艺濒临失传的根本原因。虽然培养了多名建桥艺人,但他们会不会也像董直机师傅那样长期空怀手艺而无造桥机会呢?如何拓展这门手艺的生存空间,成为推进保护和传承的瓶颈。 这几年,泰顺不少地方新建廊桥,给艺人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会。除了岭北同乐桥,泗溪镇南溪村、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雅阳镇埠下村都先后建造了廊桥。此外,泰顺有关部门还加强与县外相关旅游景区的联系,先后介绍董直机、曾家快等人到温州和衢州等地的旅游景区承接建桥工程。由此,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得到活态传承,廊桥文化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 在做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基础上,积极申报名录项目,成为泰顺非遗保护部门的重要工作。泰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相继列入了县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非遗名录,而今又顺利列入世遗急需保护名录,该项目传承人董直机列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泰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从最初公布为县级名录项目到列入世遗急需保护名录,短短4年时间,如此快速地提升保护等级,在我省非遗项目申报中极为罕见。 泰顺文化部门对木拱桥营造技艺等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实施政府补贴制度,并开展走访慰问传承人、发放政府津贴、召开传承人座谈会、为传承人健康体检等活动。泰顺非遗保护“以人为本”,多方位地为他们提供服务的理念已初步形成,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为了明天 持续廊桥的美丽梦想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共有166项非遗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以总数26项名列第一。据估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其他国家很难超越我国的纪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庆善说:“我们申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不会单纯追求数量多少。”如同世界文化遗产一样,项目加入名录只是提高了知名度和影响力,如何保护还须依靠项目所在地的国家和地区。 2009年10月16日,浙江省文化厅召集列入世遗名录项目保护责任地的相关负责人参加世遗项目保护工作会议。泰顺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潘小平表示,他们要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世遗保护的公约,做好后续保护工作,比如建立健全保护机构,争取加大经费投入,提请县委、县政府出台《泰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保护工作实施意见》等。季海波说,泰顺非遗中心将继续充实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影像资料,为档案资料的电子化保存和动态展示奠定基础;继续帮助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承人收徒授艺,并通过建桥方式开展传习活动,使该项目传承人呈梯队扩展;广泛宣传,不断扩大泰顺廊桥文化品牌的影响力,为加大泰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保护和传承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新闻背景 2003年,泰顺县发现79岁的造桥工匠董直机,他是当时浙江省内唯一掌握传统木拱桥营造技艺的建桥师傅。2004年,泰顺县岭北乡村尾村动工重建同乐桥,董直机师傅在这次建桥中收徒授艺,将手艺传授给5个徒弟。2005年,泰顺县成功举办第一届中国廊桥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外50多位古建筑专家考察了刚竣工的同乐桥。2007年,泰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列入省级非遗名录。2008年,泰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2009年,泰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列入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浙闽两省联合申报,申报地区包括温州市泰顺县,丽水市庆元县,宁德市屏南县、寿宁县、周宁县。其主要代表是泰顺县的董直机、屏南县的黄春才、寿宁县的郑多金。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