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浙江:“桥梁活化石”后继有人,要为青川建廊桥 | |
作者:冯源 文章来源:新华网浙江频道 点击数914 更新时间:2010/2/21 22:31:16 文章录入:大笨钟 责任编辑:大笨钟 | |
|
|
浙江省庆元县的造桥师傅吴复勇这几天忙着绘制图纸,准备为四川青川地震灾区修建一座廊桥。他高兴地说:"年后我们就去修廊桥,给灾区老百姓送一份独特的新年礼物!"
记者在吴复勇精心绘制的图纸上看到,这座廊桥位于青川县石坝乡的红石河上,名为红石廊桥,全长29. 此前,吴复勇带了当地的4名工匠,已经在青川工作了一个半月。根据丽水援建指挥部的设计方案,他们先在附近的山头上建亭,再依照山势修起连廊,最终亭、廊、桥连成一体,从而形成一条廊桥景观带。 廊桥又称屋桥或风雨桥,是在桥面上建有廊屋,以屋护桥、桥屋一体的桥梁,廊屋内部两侧有廊凳可供人休息,廊屋两侧铺有风雨板,风雨板上开启小窗,既可通风,又能观景。而遗存在浙南闽北山区的木拱廊桥是中国所独有的"桥梁活化石",是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种木结构桥梁。 中国廊桥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赵辰教授说,木材一般只能制成框架结构,难以弯曲成拱形,因此拱桥一般都用石料建筑。木拱廊桥则能用木材拼出接近拱形的结构,符合力学原理,非常巧妙。 吴复勇告诉记者,此前他们也准备在青川修建木拱廊桥,但考虑到木质桥梁结构不适应当地的潮湿气候,因此选择了石拱。但在庆元当地,吴复勇已经按古法设计修建了三座木拱廊桥。 浙江省南部的庆元县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的"中国廊桥之乡",是木拱古廊桥最集中、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当地保存着20多座分别始建于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木拱廊桥,其中还有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文物。 吴复勇居住的大济村里有一座双门廊桥,它最早是在北宋年间村里为了庆贺出了兄弟双进士而修建的。而他们一家4代人都是会修廊桥的木工师傅,他的手艺就是和父亲学会的。 去年,吴复勇在村头主持修建了名为"文昌桥"的木拱廊桥。这座木拱廊桥全长15.8米,宽4.5米,分5间,用去了50方的木料。吴复勇告诉记者,修桥费用都是当地老百姓自愿集资的,"村里的老人都说,要造桥就造祖宗传下来的木拱廊桥,造桥时天天有人来送钱送米,上梁酒席摆了20多桌。" 新廊桥架在大济村头的溪水上,连着公路和菜田,新上的红油漆把廊桥打扮得喜气洋洋。记者看到,廊屋里梁柱上都写着捐资人的名字,还有"兴旺发达"、"子孙昌盛"、"财丁两旺"的祝语。 研究廊桥近30年的庆元县博物馆老专家吴其林说,当地一直有修桥铺路、积德行善的民风,而这几年国家和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更是激发了群众爱护廊桥、修建廊桥的积极性。去年年底,庆元县还为20名"廊桥艺人"评定了正式职称。 浙江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专家胡葛福告诉记者,随着西方建筑材料和西方建筑技术进入中国,木拱廊桥的历史到清末即戛然而止,时隔百年,木拱廊桥作为一种中国建筑文化传统,正以其实用性和艺术性兼具的特点而回归。(完)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