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落在人间
作者:李玉祥  文章来源:北京青年报  点击数6345  更新时间:2008/2/22 12:03:00  文章录入:大笨钟  责任编辑:大笨钟


  ■《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结构与泰顺木拱廊桥结构完全一样

提起木拱廊桥肯定要说到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画上那座汴水虹桥其结构与泰顺木拱廊桥结构完全一样。多少年来人们以为虹桥的技术已经失传,人们不知道在泰顺及其周边地区还保存着大量类似的木拱桥,这种桥在学术上管它叫叠梁木拱廊桥,当地老百姓管这种桥叫“蜈蚣桥”。中国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曾于20世纪70年代组织专家对浙南叠拱廊桥进行考察,确认浙南存有不少叠梁木拱廊桥,此处廊桥的构造与北宋年间盛行于中原的虹桥构造完全相同。这一发现,被形容成“中国古代科技史中的侏罗纪公园”,尘封了900多年的虹桥结构重现天日。

  有关廊桥在文艺作品中有不少美丽的描写,特别是几年前由美国好莱坞两位巨星主演的影片《廊桥遗梦》,更是为原本默默无闻的廊桥增添了几分浪漫的色彩。其实那部电影中的廊桥在我看来,简直就不值得一提。我看过中国许多十分精彩的廊桥,不论从那方面都是那部电影中的廊桥所不能相比的。

  现今全国现存木拱廊桥不到110座,绝大多数都分布在浙闽两省交界,其中单是福建寿宁与屏南两县的木拱廊桥就占了30多座,其中寿宁占了19座,屏南13座,占了整个木拱廊桥的五分之一之多。这些廊桥历史悠久,年代序列齐全,因而被誉为“世界贯木拱廊桥之乡”。

  ■许多专家原以为这种古老的造桥技艺已经失传了

  我对廊桥的关注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那时我在南京正从事中国《老房子》画册的拍摄与编辑工作,在编辑《老房子———福建民居》卷时,我就曾经来过闽北地区拍摄那里的民居与廊桥,我还在画册里收录一些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廊桥。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我应邀来北京三联书店从事图书策划与编辑工作。当时,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乡土建筑保护与研究的开拓者陈志华先生给我推荐上海交大一位研究生的论文,论文的内容是研究浙江泰顺县有关木拱廊桥的,我看了以后就被其内容所吸引,将此内容作为书的选题而上报。

  为了配合图书的出版,我将在浙江泰顺所拍摄的廊桥图片与刘杰所写的廊桥论文,交给《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主编老单,老单在杂志上以重点篇幅予以登载,封面选用的是我在文兴桥抓拍到的一幅照片,画面是时髦的女郎与她朴实的乡下父母回老家过年的情景,他们匆匆行走的背景是泰顺的文兴廊桥。那是我的一幅比较满意的照片。文章的标题好像是《泰顺廊桥与〈清明上河图〉》。

  在杂志上登出后反响很大,浙江泰顺廊桥就被我们介绍出去,浙江庆元、景宁及福建闽北的廊桥也在我们的推介下开始浮出水面。我想,这多半与这种中国古代古老的造桥技艺被披露有关。正像专家所研究的,这种古老的造桥技艺,与宋代画家张择端所画的那幅著名的《清明上河图》画中的汴水虹桥十分相似,许多专家原以为这种古老的造桥技艺已经失传了,可没料想就在浙闽交界的大山里还遗存着由这种技艺所建的廊桥。

  与张择端画面中的虹桥稍显不同的是,浙闽的桥均在桥体上建有精美的桥屋,我想这多半与南方多雨的天气有关。廊桥正是在给百姓以便利交通的同时,又针对南方多雨的特性,给百姓提供了一个躲避风雨与乘凉歇息的场所。在廊桥内有可供休息的长条廊凳,它既是桥体组成的一部分,又是百姓在此可坐可躺可一起聊天的休息场所。桥中央设有神龛,可以供往来的百姓在此烧香拜佛。至于与廊桥有关的传说与故事则更多,每一座廊桥都拥有它美丽的传说与动人的故事。

进入论坛发表评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