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庆元木拱廊桥桥后坑桥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卓越奖。这一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廊桥的广泛关注,包括当地高校的大学生。7月17日,丽水学院“浙南木拱廊桥历史文化价值调研与保护”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从丽水出发,历时6天,对庆元、龙泉、景宁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从课堂走入社会,把心中那份廊桥情结化为行动,充分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这也是地方性高校走出课堂、参与社会的一次积极行动。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呼吁更多的社会人士认识廊桥,保护廊桥。”
在六天的时间里,实践团队实地调查了咏归桥、如龙桥、后坑桥、兰溪桥、莲川大地桥等木拱廊桥,访问生活在廊桥附近的村民,走访了庆元、景宁等县的宣传部文史资料办公室、团委,和当地的廊桥研究专家—吴其林等人进行交流探讨,获得了大量的文字、图片资料,对木拱廊桥的生存现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更直观的感受。他们认为,木拱廊桥的保护和开发面临着几大难题:首先,木拱廊桥的寿命短,经不起风吹雨打,保存和养护难度大,所需资金多。其次,木拱廊桥在现代社会已逐渐丧失了交通功能。再次,木拱廊桥抗自然灾害能力差,比较容易受台风、山洪破坏,一旦毁坏很难修复。在廊桥资源的开发上,一方廊桥保护投入多,但发挥的功能日益减少,经济效益较低,另一方面由于廊桥的分布比较分散,集聚效应较差,作为旅游资源的开发也比较困难。所以使廊桥成为地方政府捧在手中却不能吃的金饭碗。
面对这种情景,该实践团队发出呼吁,希望社会更多的力量,企业和个人加入到廊桥保护的行列中来,保护文化遗产,从我做起,让廊桥之梦做的久一点再久一点。”
活动形成的认识:
1、继承和弘扬廊桥文化遗产
中国桥梁已有数千年历史,古代劳动人民凭借自己的聪明和才智,创造了精湛的桥梁工艺。浙南木拱廊桥不仅是中国传统木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品类,而且是世界桥梁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个品类,浙南古廊桥文化是浙江、中华民族、全世界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由于木拱廊桥的建造材料为天然木材,历经千年风雨,且由于现代交通的发展大多数廊桥被废弃缺乏必要的修葺,如今能保存下来的为数极少。所以加强对古廊桥的研究与保护,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方案,使得凝结着历史的弥足珍贵的古廊桥得以延续,亦就直接保存了历史悠久的桥梁文化。
2、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古廊桥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
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建国以来浙南地区廊桥遗存数量日渐日减少,生存环境不断恶化。泰顺一地就有3座价值极高的廊桥被毁,造成无可估量的损失。浙江庆元木拱廊桥不但具有全国数量最多、历史最悠久、历史沿革最具连贯性的特点,而且全国现存寿命最厂、拱跨度最大、长度最长的木拱廊桥均在庆元境内。为了进一步研究、保护和开发廊桥,2004年6月庆元县成立木拱廊桥抢救保护领导小组,2005年2月成立庆元县古廊桥保护与开发协会,同年9月,庆元木拱廊桥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卓越奖。同时,经世界遗产专家长达5个多月的考察、论证,庆元木拱廊桥被列入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预备清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庆元现存的97座古廊桥中,保存较完好的仅占10%。去年“桑美”台风的侵袭,冲毁了9座历经百年风雨的廊桥。这为整个浙南地区的廊桥保护体系敲响了警钟。同时,通过我们前期的初步调查发现古廊桥的生存状态不容乐观,古廊桥文化急需保护和开发。首先,社会上对木拱廊桥的保护与开发的意义、目的、经济潜力、文化作用等早认识上存在不足,保护、开发还处于基础阶段。其次,宣传力度不够。目前,全世界遗存的木拱廊桥不多,据国内外有关专家调查统计,我国的古木拱桥数量在世界上位居第三,仅次于比利时和意大利。目前我国的木拱廊桥主要分布在浙南、闽浙一带,仅200多座,历史地位极高,但都还处于蒙蔽状态。再次,破坏严重,潜在危险大。人为方面,由于社会公众对古建筑的文化价值的认识存在不足,古廊桥成为村民堆放杂物、乞丐睡觉、群众嬉闹之所,周遍环境异常恶劣。自然上,木拱廊桥常年遭受日晒雨淋,稍有大风大雨便有倒塌、被冲毁的可能。
3、浙南古廊桥特别是木拱廊桥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符合世界文化遗产评选标准:
(1)浙南木拱廊桥无疑是浙南人民千百年来与自然斗争中的创造性的天才杰作。木拱廊桥以其独特的编木结构科学地解决了受力问题,历经千年风雨而保存至今,它的设计和结构令建筑专家叹为观止。设计上既考虑功能的完备,又兼顾外观造型之美感,在桥上建有富有地方特色的廊屋,科学、艺术价值极高。
(2)浙南木拱廊桥是汴水虹桥的再现,为古代桥梁史上虹桥文化提供了有力的佐证。自桥梁史学家唐寰澄先生发现《清明上河图》上之汴水虹桥为实际上曾在北宋时期流行过的木拱桥桥式之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科学界认为这种木拱桥已经失传,因为自明代以后山西、河南、安徽就没有了虹桥桥式再建的记录。20世纪70年代末,文物工作者率先在浙江西南部的温州、丽水山区发现了类似虹桥结构的木拱廊桥。1979年11月,《中国古桥技术史》(茅以升主编)第二次编写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提交报告之一叠梁拱——虹桥。1980年10月第三次编写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会后部分人员考察了浙南木拱桥。后来,文物和桥梁研究者又在闽东北山区陆续发现与浙西南山区基本为同一类型的木拱廊桥。至此,桥梁专家们才确认北宋盛行的虹桥技术并未失传。木拱廊桥不仅是中国传统木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品类,而且是世界桥梁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个品类,遗存数量极少,被人们称为古代木结构桥梁的活化石。
(3)浙南木拱廊桥是木结构桥梁的最高发展形式,是木结构桥梁的杰出范例。在桥梁的发展史上,梁桥、舟桥、拱桥、索桥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地域和发展过程。其中拱桥是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的一种形式,拱式桥梁结构的出现,是人类长期同大自然搏斗过程的结果。从利用原始天然的侵蚀性石拱到有意识的砌筑拱券,期间有着很长的发展过程。但拱桥结构一经形成,便迅猛发展,成为古桥中最富有生命力的一种桥型,其设计构思是与力学原理相符合的,构造形式是与材料功能相配合的,稳定程度是与安全要求相适应的。浙南木拱廊桥结构独特、造型别致、地域特征明显,它的发展经历了由简到繁的过程,从简支木梁桥→中间有支撑的木平梁桥→两端设斜撑的木平梁桥→向编木拱梁结构过渡的木拱桥→浙闽编木拱梁桥→由编木拱梁结构向编木拱过渡的木桥→编木拱桥(汴水虹桥),编木拱桥是木构桥梁发展的最高形式(刘杰,2004),至今较完好地保存着宋、元、明、清各朝代的木拱廊桥,堪称世界桥梁史上木结构桥梁的杰出典范。
(4)浙南木拱廊桥是典型的山地人居文化遗产。浙闽交界地区山高溪深的地理地貌导致了“行路难”,修路、铺桥,成为当地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而当地丰富的林业资源如盛产杉木,又为木拱廊桥提供了材料来源(木拱桥的桥面宽度与跨度都与杉木的长度和粗细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溪边山崖,是极佳的天然桥台,足以承受木拱桥产生的向桥台方向的巨大侧推力;形态各异的木拱廊桥凝聚着当地先民的匠心和智慧;多雨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又在客观上要求加盖廊屋、侧板以保护桥身,木拱廊桥既是当地山民避雨点歇脚的场所,村落中的廊桥又是当地百姓交流、聚会的中心。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二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深刻指出:“由于历史的变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少珍贵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受到岁月的侵蚀或遭到人为的破坏,有的已濒临危险。加强遗产保护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浙南木拱廊桥不仅是中国传统木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品类,而且是世界桥梁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个品类,如今在我国能保存下来的为数极少,廊桥及其周边生存环境不断恶化,已严重影响到它们的生存。如何保护浙南廊桥这一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的重任已历史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随着经济发展和旅游开发的进一步深入,这些古廊桥凭其绚丽多姿的建筑形态和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目光,如果这次申报调研成功,我们所做的努力必将引起世界上更多人的关注,古老的木拱廊桥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一笔重要财富,更是有一笔巨大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这些不可再生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一旦得到成功的保护和开发,不仅可以成为新的旅游资源和经济亮点,而且必将成为震惊全国、震惊全世界的伟大奇观。
进入论坛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