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永远的乡村——浙闽山区深度自驾环游(4)
作者:格子  文章来源:格子的乡土家园  点击数2626  更新时间:2007/10/17 8:31:27  文章录入:大笨钟  责任编辑:大笨钟


DSC_6537


DSC_6624

楼坪不是梦
 

有关楼坪古村的图片早就整理完毕,但楼坪古村的游记只字未动,博客的页面因此无法更新。其实忙不是理由,真正的原因自己最清楚。从楼坪回来已逾半月,但是楼坪古村窄窄的深巷、黄红剥落的泥墙、沧桑斑驳的木雕,还有凝固在精致门户上的古商气息,依旧不绝如缕地撞击着我的心灵,使我久久不能动笔;更生怕自己拙劣的文字在不经意间,伤到楼坪古村那份恬静的美,正如我当初走进楼坪那些幽僻的小巷时,屏住呼吸,担心眼前惊人的乡土在突然间消失一样。

 

我曾经遇到过也是如此惊人的乡土,但那是在梦中,梦醒了,乡土也没了。但是,楼坪不是梦,她是真实的。假如硬要说楼坪是一个梦,那就是,在一百多年前的清同治、光绪年间,一批批楼坪人将一担担银元挑回村子,再用这一担担银元兑换成一幢幢大房子,之后,急速变化的时代将楼坪的经商之路突然隔绝,用交通闭塞和百年的风雨来漂洗当年的铅华表征,然后留下这梦一般的楼坪古村。

 

但是,楼坪依然不是梦,她是真实的。


当我无意间闯入深巷中一座老宅时,马上被眼前的一幕惊得目瞪口呆:仪门及两侧厢房门窗上那些精致的木雕,还有精心镌刻在门板上的散发着幽香的木刻书法,在斑驳间透出一股浓重的忧郁气质,犹如一位历尽沧桑的老年智者,捋着花白的胡须,跟你讲述遥远的繁华故事。我曾经带着一颗虔诚的心,尽可能地行走浙南和闽东一带有名的古村落和古老深宅,每一处不同凡响的细节都让我感动过,因此我的生活变得充实而幸福。如今,这座我随意进入的老宅又一次深深感动了我。后来我了解到,这座老屋最早的主人是光绪年间楼坪第一秀才张鹏程,如今住在老宅里的是他年近90岁的孙子张应景

 

昨天做过攀登石门山向导的张大哥说,这座房子还不是最好的,最好的房子就在离这里不远的地方,但是主人外出,要明天才能开门。

 

第二天上午,石门山的天空一片蔚蓝,一缕缕饱满的阳光挤近了楼坪古村窄窄的巷道,钻进了青石门楼,爬上了雕花的门窗。我夹着脚架,来到了这座建造于光绪年间保存最好也是最气派的深宅大院。老宅的原主人叫张政庠,经营红茶起家而成当地首屈一指的巨富。这座老宅就是张政庠大发后建造的。

 

这是一幢典型的闽东老式民居。巨大的青石框架镶嵌在黄红色的泥墙之中,平实而不奢华,不像浙南民居,将正门建成一幢装饰豪华的牌楼。青石门框上刻有对联:“千秋金鉴家声匿  万选青钱世泽长”,横批是“和气为春”。左右门柱的中间段分别嵌有铁质人物,像是财神。正门上方有一匾,上大书“贡元”二字,我又惊呆了一下,难道这小小的村子也出过贡元?在清朝科举制度中,贡元与状元为同一级别,都是国家级考试的第一名。当时国家级考试有两种:殿试和会试。殿试三年一考,有举人资格的人方能参加,第一名为状元;乾隆以后会试十二年一考,要有拔贡资格的人方能参加,第一名即贡元。

 

推开镶着铁门环的大门,门轴的低鸣声顿时在静悄悄的内院散开,像是一声遥远而沉重的叹息。抬头间,一面仪门挡在跟前。仪门将内院的风景一概屏蔽,起着照壁的作用,不是重大节日一般不打开,只能由两侧直角通道来到左右厢房和厅堂。仪门、厅堂和两边的厢房所围成的空间就是宅院的天井,因为采光好,因此除了厅堂那面外,其余三面就成了正座宅院修饰的重点。仪门由四条门板组成,面对厅堂,是装饰的重中之重。当中两条各镌刻书法条屏,黑底金字,刀法娴熟;两边是“寿”形木雕,周边饰以花草。两侧厢房比较开阔,照例是表现精雕细琢好地方,门板的最上方雕刻“爱吾庐”、“惠吉迪”、“居之安”、“相尔室”等字样,中间是花瓶、盆景状镂空雕花,底部雕如意牙等。厅堂的正中上方悬着一匾额,上书“文魁”二字,与大门口的“贡元”相呼应,显示主人的高才厚学。

 

张大哥说,在楼坪,算是这两幢老宅最有代表性,但是其他还有数十幢老宅也非常豪华。说完便与我们道别,前往李墩镇办事去了。一直跟在我们身后的张丽小姑娘说,我带你们看看我们家的大门去。经过几道曲折的小巷,我们来到了张丽家,因为钥匙在大人手里,不能开锁进屋,只观赏了大门。大门由青石门框和木质门扇构成。青石门框的左右照例是一幅对联:“珂鸣锦里中书第,燕贺雕梁处士家”,横批是“蕙风南来”。门扇中央是一对铜质锁扣,锁扣之上红底浅雕“神茶郁垒”四个大字,似乎很明白地告诉来者,房子的主人跟茶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座大门精雕细琢,端庄典雅,应该是楼坪村典型的代表吧。

 

接着,继续跟着张丽等三位小姑娘,沿着小巷,蹑手蹑脚地串走了多座比较典型的大宅院。通过走访比较,发现楼坪古民居的大门大都为青石结构,门两边一律錾刻对联,门柱上还雕刻着各样小香炉或财神,典型的代表当然是张正庠老屋。与张正庠古宅不同的是,村里还有许多老屋安有双重门,外门上半部留着两个大圆洞,周边雕有蝙蝠等吉祥图案,内门是实木大门,防盗性能可见一斑。村中有一座建成于民国年间的炮楼,高十多米,四面有30多个炮眼,整座炮楼共有大小房间70多间。

 

从楼坪古村出来,车子沿着蜿蜒的水泥路盘旋,大山的美景我无暇欣赏,而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中。在古代足行肩挑年代,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是如何演绎成一个闻名遐迩的商业中心?坦洋,这个闽东的小村庄以“功夫茶”名闻天下而积聚了大量的财富,而楼坪,这个在当今看来比坦洋更加偏僻的小山村竟用一篓篓红茶赚来一担担银元,真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思。同治、光绪年间,楼坪红茶畅销福州一带,于是村里人办起了茶行专营红茶,百余户人家的小地方茶行多达6家,红茶生意一直延续做到民国时期。据张大哥介绍,楼坪另一个传统生意就是卖参和开染坊。楼坪有很多参客,集中从香港购参回来再分给周边小贩卖。多时进购18担,从穆阳一路挑回楼坪,挑参队过后路上余香久久不散,而18担参到楼坪,不消几天就被政和县一带100多位参贩一抢而光。光绪年间楼坪一家大户经营染青料,往浙杭一带销售,一次赚回13担银元,引得方圆百里的人都争相来看,主人索性把整担银元在堂屋一字摆开,任人观赏。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楼坪的商业气息不再,在地理位置上回归到非常闭塞的地步,而这对楼坪古村的完整保留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我记得在我们告别村庄的时候,村中人无不喜悦地告诉我们:三年之后,一条闽东高速将穿过村庄几百米外的田野和山谷。我听后,没有应答村人的话,我只是在心中默默祈祷:

 

楼坪不会是一个梦。


DSC_6583
老式汉服。。很难见到了。。

DSC_6553
你场景很亲切的。。。

DSC_6551
背后就是石门山。。


DSC_6596
张应景古屋厢房木雕。。


DSC_6297
张应景古屋木雕。。


DSC_6294
张应景古屋仪门木雕。。


DSC_6313
张应景古屋厢房楼梯口木雕。。

DSC_6738
古村的主道。。

DSC_6641 
张政庠古宅厢房木雕。。

DSC_6702
门窗木雕。。


DSC_6610
门柱上的铁质门神。。


DSC_6691
门框木雕。。


DSC_6680
院落内景。。


DSC_6605
给我们领路的三位小姑娘,前左张晓英,前右张秀斌,后张丽。。。


DSC_6713


张丽家的门楼。。


DSC_6697
大门木雕。。

DSC_6672
老宅内景。。


 
DSC_6341
这种场景几千年前就有了。。。是农耕文明最精致的代表图片。。。


DSC_6336
小女孩与狗。。


DSC_6319
深巷之一。。


DSC_6724
普通门楼和巷道。。

 

进入论坛发表评论》》》》

进入格子的乡土家园》》》》》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