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别让廊桥成遗梦
作者:叶锡环 俞…  文章来源:温州都市报—温州电视台  点击数2068  更新时间:2007/10/9 8:46:22  文章录入:大笨钟  责任编辑:大笨钟

北涧桥 大笨钟 摄

  漈下桥,位于南浦潘洋村,古名福庆桥,建成于清光绪六年。全长44.1米,宽4.8,离水面高12.7,单跨32.2。该桥上建桥屋十五间,中间为三层楼阁,三重檐,翼角高翘,雄伟壮观。(该桥在1990年8月20日被洪水冲毁)

【核心提示】
  
  有人曾用“消逝中的廊桥”来形容泰顺县古廊桥的生存现状。由于长期缺乏资金维护和系统的保护规划,大多古廊桥面临天灾与人祸侵袭,几乎处于无人管理状态,部分古廊桥已出现扭曲变形甚至朽化现象。
  素有“廊桥之乡”美誉的泰顺县,现存200多座各式各样的古桥梁,其中古廊桥33座,有6座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如今,这些风雨飘摇中的美丽古廊桥,正期待人们增强忧患意识,投入到保护行列。
  “这是真正的高科技建筑”
  
  说起廊桥,人们往往会联想到美国电影《廊桥遗梦》和影片中那座著名的廊桥“猪背桥”,以及泰顺县古廊桥。
  廊桥在中外建筑和园林景观设计史上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早在汉朝,我国就有关于廊桥的记载,至今有约2000年历史。泰顺县现存200多座各式各样的古桥梁,其中古廊桥33座,有6座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泰顺县古廊桥的建筑结构与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极为相似。虹桥与河北赵州桥、福建泉州万安桥、广东潮州广济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其中三座古桥至今仍保存于世,而虹桥却只留于画中。因此,泰顺县现存的与虹桥类似结构的古廊桥,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面对纷至沓来的国内外游客,泰顺县泗溪镇泗溪头村一位叫周万巩的老人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但遗憾的是,许多游客的观赏仅仅停留在古廊桥的外观上,对廊桥的历史沿革、建筑结构等均一无所知。
  2002年,74岁高龄的周万巩做了一件让许多人意想不到的事。他用了八个月的时间踏遍当地的山山水水,搜集整理有关廊桥的历史和乡土资料,自费创办了全县第一个廊桥文化展览厅。
  这个廊桥文化展览厅位于久负盛名的北涧桥附近,络绎不绝的游人在游览了北涧古廊桥后,都会步入展览厅,聆听周万巩老人对廊桥独特历史、文化的讲解。
  据老人统计,这个展览厅自2003年5月1日开放以来,共接待了来自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的20来万名游客。
  令周万巩老人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位教授在实地参观并聆听老人解读后,翘起大拇指感慨道:“这里的古廊桥,才是真正的高科技建筑。”
  然而,在去年的一次洪灾中,这个展览厅差点被大水冲毁。后来,老人足足花了一个月时间整理展览厅。“展览厅没了,还可以重新创办,如果廊桥毁坏了,那是不可再生的!”老人至今还心有余悸。
  
  行走在消逝中的古廊桥
  
  “我这辈子感到非常愧疚的是,没能把漈下桥给保护下来。”泰顺县文物博物馆首任馆长夏碎香至今仍耿耿于怀。
  1990年5月,这座原位于泰顺县新浦乡有着几百年历史的漈下桥,由于施工队在附近修建公路时,不慎导致部分石料滚落河中,撞坏了桥墩。夏碎香获悉后,立即雇来一辆拖拉机赶到现场查看,然后要求有关部门出资予以维修。3个月后,维修资金终于到位了,不料一场特大洪灾把这座古廊桥给冲毁了。
  “除了天灾,人为的破坏最危险,而且这些行为大都是无意识的。”泰顺县政协常委、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郭素琴说,古廊桥使用价值逐渐减弱后,当地村民往往不经意地向溪流里倾倒垃圾等杂物,从而导致河床抬高,大水一来,古廊桥危机四伏。
  此外,在溪流源头建设小水电站、古廊桥电线老化、消防设施不齐全等等,这些均给古廊桥埋下了一颗颗“定时炸弹”。
  “人们不经意的破坏行为背后,隐藏着人们对文物的保护观念和意识尚不到位,这是古廊桥保护面临的一个深层次问题。”郭素琴说。
  前不久,市政协副主席王成云牵头对泰顺县古廊桥及古民居保护工作进行了一次实地考察,发现大部分古廊桥几乎处于无人管理状态,遭受自然和人为破坏的情况较为严重。
  经过深入调研获悉,泰顺县古廊桥的建筑工艺正面临着人去艺绝的危机,文物的开发利用及保护规划配套措施滞后,一些年代久远的古廊桥残破严重,而每年50万元的文物维修经费无异于杯水车薪,当地一些村民的保护传承意识淡薄,当地政府文保工作机制和体制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
  王成云对此痛心疾首,呼吁有关部门要按照“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把“死文物”变成“活文物”,实现文物的可持续发展,千万不能让这些不可再生的物质文化遗产,滑向加速消亡的危险地带。
  
  “最怕一觉醒来廊桥成梦”
  
  在泰顺乃至许多海内外温州人的心目中,廊桥不仅仅是一座座造型别致优美的古建筑,她代表着一种乡土文化,维系着故土的乡愁。如何让这些令人魂牵梦萦的古廊桥继续生存下去,这是所有人的梦想。
  有一年,位于泰顺县三魁镇的薛宅桥因年久失修残破不堪。当地一位老人借自己60岁生日之际,邀请众多的乡亲前来赴宴,然后当面宣告贺礼多多益善,鼓励大家集资维修这座古廊桥。周万巩老人至今还清晰地记得,有位老太太当场捐了200元钱。
  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夏碎香就踏遍全县境内的每一座廊桥,抢救维修了一大批遭受破坏的古廊桥。泰顺县文物博物馆现任馆长张俊,在认真考证的基础上,对学术界早成定论的“南方编梁木拱廊桥由北方传入”的观点有质疑,提出了“泰顺廊桥由本地先民创造”的个人观点。这些基层文保工作者为泰顺古廊桥的研究与保护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毕业于西南民族学院的钟晓波,从小长在廊桥边上,却不知廊桥,直到上大学时从《国家地理杂志》上获悉后才猛然惊醒。2000年8月,他自筹资金创办了目前以廊桥为主要宣传内容的专业乡土文化公益网站,2005年正式更名为中国廊桥网,浙江省信息主管部门称之为“目前我省做得最好的文化旅游资源网站”之一。
  和钟晓波一样,许多人正是与廊桥有了一段美丽的邂逅后,才加入了保护的行列。但泰顺古廊桥的现状让钟晓波颇为担忧:“我现在最怕的是,一觉醒来廊桥成梦。”
  近年来,除了当地村民、基层文保工作者以及廊桥志愿保护者外,泰顺县委、县政府也十分重视对古廊桥的保护工作,但受经济等客观条件限制,相关保护措施尚未得到落实。
  
  “国宝”申遗任重道远
  
  “千百年来,古廊桥之所以能保存下来,这与当地老百姓强烈的公共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息息相关。”市博物馆馆长金柏东由衷地称赞“很了不起”。他认为,如今交通功能已经减弱的古廊桥,在保护开发的同时,要让当地村民从中得到实惠,这是文物继续延续下去的一个重要前提。
  郭素琴透露,为更好地保护古廊桥,泰顺县正着手建设廊桥文化园,将旅游开发与保护相结合,走出一条“以桥养桥”的路子。泰顺县泗溪镇党委书记李教表示,目前与廊桥相关的规划已上报国家文物局,对于“国宝”的保护与开发,急需从中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一种考验。
  泰顺县古廊桥保护的一个关键之处在于财力有限。日前,省财政厅决定设立廊桥保护专项资金,以保护利用好珍贵的廊桥文化资源。张俊表示,现在泰顺的几座木拱廊桥都有不同程度破损,预计今后每年都能得到一笔专款及时加以修护,整治廊桥周边的环境。
  前不久,第二届中国廊桥国际研讨会在福建寿宁落幕,泰顺、景宁、庆元、寿宁等浙闽边界11个县市共同签署《中国廊桥申遗寿宁宣言》,宣布省际联合推动中国木拱廊桥保护和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
  对此,泰顺县相关部门表示,申遗成功无疑是解决当前廊桥保护现状的一个最佳途径,但申遗不是目的,而是一个目标。不管申遗的成功概率有多大,申遗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廊桥的宣传和保护,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性工作,加强保护文化遗产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感谢泰顺县政协提供支持帮助。

进入论坛发表评论》》》》》》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