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廊桥,如诗如画 |
作者:吴克裘 文章来源:丽水日报 点击数2445 更新时间:2007/1/25 14:47:13 文章录入:大笨钟 责任编辑:大笨钟 |
|
如龙桥 兰溪桥内景 咏归桥夜景 永安桥局部 故乡庆元,可谓廊桥处处。我家住县城,离家门几百米的北门外就有一座建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重修的登云桥。不过,这桥现在已经没有了。距登云桥二三百米,便是堪称经典的咏归桥了。它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非常精美,我每天上学放学都忍不住要举眼望望它。出西门法镕有座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的袅桥,桥头有个庙,也是我常往的去处。 咏归桥的桥名雅得很,典出《论语·先进·子皙、冉有、公西华待坐》。孔夫子与这四位弟子言志,曾皙曰“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说出了寄情山水,嬉戏歌咏,不与政事,自得其乐的心愿。孔子因为他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赞同曾皙的志向。以此名桥,可谓恰到好处。这得感谢明朝天顺年间庆元知县沈鹤将该桥的桥名由原来的“兴贤桥”改为“咏归桥”。 咏归桥,木构伸臂起拱,用大棚木搭成“喜鹊窠”式木拱,不用钉,桥面铺块石,坚固平坦。桥上建造廊屋,复盖椽瓦,桥檐向河面伸展风雨板,廊柱与栏壁之间装设长凳。闲坐其上,可览远山近岫,可观鱼游鸭戏。桥内梁柱壁枋,或题诗绘画,或雕刻山水人物,让人如置身书画长廊。桥北首有补天阁,木梯直上。女娲塑像衣饰临风,十分动人。 少时,图画老师常让我们端坐桥前,为咏归桥作静物写生,于是,它便深深地烙进了我们的心坎。 去年清明回乡扫墓,乘机和弟弟、侄子在蒙蒙细雨中驱车去了月山村,瞻仰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龙桥。在它面前,我再一次受到震撼!明末清初月山村的“八老爷”吴懋修有诗云:“山环水抱如转圜,六桥飞挂渡泓洑。”当时,除如龙桥外,还有步蟾、来凤、白云、甘谷、步日五桥,如今甘谷、步日二桥已经被历史湮没了。 往昔,浙南尤其是庆元、景宁、龙泉和泰顺、文成等地,廊桥特多,这与层峦叠嶂、溪涧纵横的自然环境,农耕狩猎、伐木植菇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廊桥是水上的亭。它为往来劳作、奔走旅途的人们找到歇力憩息的场所。有的廊桥上还备有一桶凉茶、几把竹勺,让人间的关爱在你全身涌流。 廊桥是水上的庙。端坐在神龛里的佛,让人在这里找到期盼,找到慰藉。 廊桥是水上的“场”。老人在这里谈天说地,谈古论今;孩子在这里玩耍嬉戏,享受童年;村民在这里传递信息,交流心声。有时,村姑小伙也在这里播种爱情。当年播火者还高举猎猎红旗,在这里唤起民众! 廊桥是水上的书坊画廊。人们在这里接受通俗艺术的洗礼,大众文化的,陶。 绿水之上,青山之间,一弯飞虹。一座座廊桥本身不也是一幅幅画吗?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