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无梦到廊桥
作者:缪克构  文章来源:温州晚报  点击数2229  更新时间:2007/1/15 0:06:11  文章录入:大笨钟  责任编辑:大笨钟

去看廊桥,多半是要带着梦的。

  “她看了他不到五分钟就知道她要他,而他也是一生的感觉、寻觅和苦思冥想此刻都到眼前来了。”在小说和电影《廊桥遗梦》中,这样的情景打动了无数的男男女女。梦,多半就是这样如影相随了。

  我去看廊桥,并不是寻找什么梦,而是为了看一看山岙深处那些延续已有千年的文化遗迹。那些与大山、与田野、与溪流、与人家融合在一起的带着屋檐的桥梁。那是我的故乡温州一处偏僻的景致,离我很近,又相隔很远。

  当然,我还为了寻找一份宁静。

  五天的时间,在泰顺的四个小镇,我看了八座廊桥。背着简单的行囊,悠然地在乡野间寻找住处,在清晨和黄昏,看那些雾气笼罩中或者晚霞辉映中的廊桥,你会觉得世界仍是安静和沉淀的。

  但寻梦的人,一定要去看三条桥。

  泰顺现存各式古桥梁500多座,其中保存完好的木质结构古廊桥就有33座,但泰顺廊桥唯一与爱情有关的记载,就若隐若现于三条桥内侧桥裙上的一首明显带有宋风的婉约词《点绛唇》中:

  “常忆五月,与君依依解笑趣。山青水碧,人面何处去?人自多情,吟吟水边立。千万缕,溪水难寄,任是东流去。”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写于什么年代,都是无法探究的。从墨迹和书法上判断,这首词的写作年代并不遥远,我怀疑是今人之作,故地重游,多半是为了怀念两情相悦时的甜蜜和幸福,而今天地悠悠,纵思绪万千,东去的溪水难寄这份相思了。

  翻阅有关廊桥的为数不多的文章,多半可以看得到对这首词的解读和喜爱,可见来看廊桥的人是带着怎样的梦和遐想。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泰顺的廊桥有千百座,为什么偏偏只有在这座十分偏僻的三条桥上,才可以看见与爱情有关的文字,而且还带着这么神秘的色彩?

  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试想,作为交通、集市和祭祀的场所,廊桥是多么难以在闹哄哄的民间留下爱情的传说啊,就连惊慌的幽会、匆忙的私奔和片刻的聚散都难以容身!而只有除却了喧闹的集市声音,唯留了溪水的宁静、鸟鸣的清幽、山风的闲淡,才有了时空体会人间的美好情怀,才可以静心面对相悦的欢爱。爱情的私密性正需要这样一座不识人间烟火的廊桥。

  去看这样一座廊桥,是需要耐心和情怀的。

  从小镇三魁驱车近一小时,才找到一条从半山腰开辟出来的崎岖山路。车行十几分钟,下车穿过一块稻田,再沿着一段古朴的青石板路行走十几分钟,终于可以看见两山峡谷之间,郁郁葱葱的绿色中突然出现的一条蜿蜒曲折的溪流。顺着水流的方向拐过山梁,远远地才可以看到横跨于崇山峻岭之间的三条桥,几经风雨的桥身带着浓重的沧桑,散发出宁静悠远的古韵。

  据泰顺县志记载:“此桥最古,长数十丈,上架屋,如虹,俯瞰溪水。旧渐就圯,道光年间里人苏某独力重建,拆旧瓦,有贞观年号。”又据泰顺县文物部门考证,三条桥“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宋绍兴七年(1137)九月十三日重建,现桥清道光廿三年(1843)建”。可见年代的久远和世事的沧桑了。

  与其他的廊桥不同,三条桥没有大红大绿的色彩,只有纯静质朴的本性,只有斑驳、古拙的意味。八个小巧玲珑的白色翼角伸向天空,才给整座廊桥增添了灵动的气质。由于常年栉风沐雨,原来的土色泥瓦渐渐变黑,三折桥裙本应是原木色,现在也变成了灰色,只有很少被雨淋到的地方才露出土色。四十根圆形桥柱,两根一组,依次排立在桥面的两边,两根柱子之间,又由上下两根稍小的横木贯穿在一起,呈“井”字型。又有四十根巨大的横梁分两层,压在柱子上,这样众多的“井”字结构,牢牢将廊桥的各个部件连接在了一起,使这座古老的廊桥经历数百年风雨而不倒。桥面则由硬木巨板铺就,由于未受风雨侵蚀,百余年来硬朗依旧。人走在桥上,脚下发出“咚、咚、咚”的声响,古朴而深沉。廊桥的尽头则是一观音土庙,香炉里插着蜡烛,依稀可见从前浙闽商贾、挑夫走卒行迹匆匆的脚步,给菩萨烧香磕头,正是为了得到精神上的抚慰。

  我去看三条桥的时候,三条桥上没有其他的人。四周是高山,满眼是翠绿。三条古道依旧清晰,东面一条通往三魁,西面两条,左边的通往垟溪,右边的通往洲岭,三条古道由一条廊桥连在了一起。桥下则是碧蓝的溪潭,潺潺的流水过处,满眼是大大小小的石头。坐在溪石上抬头望这座廊桥,淡淡的清风袭来,伴着清新的山野气息,令人生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感慨。

  三条桥静静地守候在寂静的山谷中,就像孤独的灵魂静静地守候着黎明与黄昏。这座桥是这样的纯净,纯净得有点孤高,孤高得有点凄清,凄清得有点让人动起恻隐之心。这里的青山绿水,是这座廊桥孤独的闺房吗?这座清新脱俗的廊桥,是不是有着无边的哀怨,于是和着荒无人烟的山野溪涧,和着流水声、鸟鸣声,一起构成了一个凄美的意境?

  一首《点绛唇》,显然是难以道尽个中况味的。曾经的记忆都湮灭在无情的历史中了。

  也许,廊桥本来就无梦,寻的人多了,于是就生出了很多梦吧?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