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泰顺木偶戏走进校园
作者:薛一泉  文章来源:温州日报  点击数4376  更新时间:2006/12/27 0:18:09  文章录入:大笨钟  责任编辑:大笨钟

  ▲在实验小学,木偶艺人徐细娇提着木偶与小朋友近距离接触。

  薛一泉  文/摄

  11月27日至12月25日,由泰顺县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县教育局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泰顺木偶艺术进校园活动,在该县中小学系统巡回进行。泰顺实验小学是这次活动的第一站。在活动启动首日,500多名一年级小学生坐满了该校阶梯教室,木偶艺术表演在《欢乐的校园》小合奏节目中拉开帷幕。

  出路在于创新

  提线木偶在泰顺已经有800多年历史,至今仍有一批表演艺人和民间木偶头雕刻能手在从事这门古老的艺术。但近十几年来,随着各种文化娱乐项目的增多,提线木偶表演市场正在萎缩,表演和造型艺人也在大量减少。为了拯救这门珍贵的民间艺术,近年来,泰顺县文化部门和县木偶艺术剧团殚精竭虑,想方设法使提线木偶重获新生,再现往日风采。

  黄小友是泰顺县木偶艺术剧团团长,今年45岁,提线木偶表演艺术在他家族中已薪火传承了13代。在这次活动的启动仪式上,一位小学生代表在发言中说到:“很多同学在电视里看到过木偶戏表演,大家都很喜欢,但是却很少看过现场表演。现在听说木偶戏如果再不加强保护力度,就要像恐龙一样灭绝了。”这位小学生的发言再一次触动了黄小友的痛处,当时他的眼睛都湿了。对自己所钟爱的木偶艺术正在走下坡路,黄小友无法力挽狂澜,虽然感觉很无奈,但却仍未放弃努力。

  民间很多传统艺术的出路都在于创新,提线木偶艺术也不例外。2002年,黄小友参加了在福建泉州举办的国际木偶艺术节后,对泰顺木偶艺术有了创新的想法,却无奈迫于重重困难而未能付诸实现。今年,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事业科王景快等人精心创作编排了十几个新剧目,泰顺木偶艺术剧团在县有关部门的多方支持下,开始了新的尝试。

  “新”在哪里?

  悠悠几百年的历史,泰顺提线木偶在民间拥有广阔的演出市场。在传统的提线木偶表演剧目中,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地方戏中的剧目。时至今日,人们的文化娱乐需求和以前已不可同日而语,这也是传统提线木偶消退的主要原因。要走出困境,创新成为重要途径。在这方面,王景快先生费了不少心思,从前年开始,他创作了不少新剧目,并陆续将此投入排练。这次木偶艺术进校园所演出的剧目,都是从新剧目中挑选出来的。

  创新剧目“新”在哪呢?一是结合了多种曲艺形式,如相声、小品、舞蹈等;二是剧目内容有了变化,或是把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搬上舞台,或是内容古今结合。

  小合奏《欢天喜地》:用四个木偶操作打击乐,两个木偶头分别演奏锁呐和二胡,曲风欢快喜庆。

  少年技巧《木偶书法》:操纵木偶进行书法表演,因为要有书法功底,所以能表演的艺人并不多。泰顺育才学校学生魏叶茜今年才13岁,其书法曾得过全国大奖。他的父亲魏朝慧也是木偶表演艺人,传授给儿子木偶表演基本功。魏叶茜将木偶和书法进行结合,创作了一个人们喜闻乐见的好节目。今年省委宣传部领导到泰顺视察时,看了魏叶茜的表演后大加赞赏,当场题写“花样年华”四字赠给他。

  小品《济公爷爷考考我》:一群小朋友在放学的路上遇见济公爷爷,缠着他讲故事,济公爷爷要考考小朋友关于“八荣八耻”的内容为情节主线,宣教思想道德方面的知识。

  技巧《快乐的小和尚》:通过一个小和尚玩葫芦,体现木偶艺人精湛的表演技巧。

  除内容创新之外,在表演技巧上也有新突破。如在表演传统剧目《真假牛魔王》时,铁扇公主的变脸等技巧是以前所达不到的;表演《快乐的小和尚》的演员要熟练地提拔20多条线,不下一番苦功夫练不成这样的技艺。虽然过去也有少数能操纵20多条线的老艺人,但在当今木偶表演不景气的情况下,仍有演员愿意下苦功夫操练难度比较大的表演技艺,更加难能可贵;在舞台布景方面也有较大的改变,为提线木偶的表演营造了气氛,更能准确到位地向观众传达剧情。

  通过方方面面的创新和改革后演出的提线木偶,令看过传统木偶表演的人们不禁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对提线木偶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有了新的认识。

  ▲小品《济公爷爷考考我》

  ▲小合奏《欢天喜地》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