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八闽千姿:走出深闺 闽东廊桥之“前世今生” |
作者:黄翔 吴惠…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点击数1344 更新时间:2006/12/19 23:11:54 文章录入:大笨钟 责任编辑:大笨钟 |
|
木拱廊桥,又称木拱风雨桥,以梁木穿插别压形成拱桥,形似彩虹,是中国传统木构桥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个种类,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那座横跨汴水的虹桥就是木拱
廊桥的典型代表。《中国科学技术史》称廊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唯中国有之”。
位于福建东部群山环抱之中的寿宁县,名不见经传,却拥有目前全国不到一百三十座的木拱廊桥的十九座,是现存廊桥数量最多的县。其中下党乡的鸾峰桥全长四十七点六米,单拱跨度三十七点六米,超过曾被学术界认为是中国古建筑中净跨最大的赵州桥零点六米,堪称中国虹桥之最。 寿宁廊桥的结构、技术与汴水虹桥相同,区别在于寿宁廊桥在桥面上加盖“桥屋”,如桥似厝,可以遮风挡雨。 事实上,寿宁廊桥最大的特点还是桥与庙的结合,桥屋中大多设有神龛,有的在桥头独立建庙,使廊桥桥屋成为理想的祭祀场所。每年正月或是农历初一、十五,桥上香火不断。 大约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缘故,到寿宁看廊桥的游客很少,但也正因为此,寿宁的廊桥保留着让人惊喜的原生态。 仙宫桥就在汽车站附近,桥上摆着桌椅,因年代久远,磨得光洁透亮。老人们坐在一起打牌、聊天、喝茶,怡然自得。桥屋成了卖杂货的小店,棒棒糖、口香糖、泡泡糖,吸引着上学放学的孩子们。而烧香拜神的老人点亮了粗壮的红香烛,然后又持香临窗祭拜,其虔诚丝毫不因嘈杂而打折扣。 千百年来,廊桥既是连接交通的枢纽,更是商旅、村民娱乐、聚会的场所,自然而然就兼备交流、贸易的功能,俨然一处热闹的商业中心。 当夜色降临,星星点点的灯光自廊桥内透出,倒映在河面,说不出的温暖宁静。虽说周边的环境已在日益现代化,但廊桥依旧沉寂,像深居闹市的隐士,让喧哗的县城不经意地流露出几分从容。 离县城不远的后墩村有一座廊桥叫飞云桥,桥旁石碑上记载,飞云桥建于明天顺七年,历经数百年风雨,几经修复,保存至今。廊屋中供奉着道教女神临水夫人像,偏边上还供奉着只有当地乡民才知悉的黄三相公像,桥旁有一个观音阁。据说,在长途跋涉充满艰辛凶险变数的古时,过桥的行人总会烧上一柱香,为莫测的前程祈福。 如今的寿宁廊桥,正一步步打开山门,“走出深闺”。越来越多关于寿宁廊桥的信息在网络上流传,三五成群的“驴友”开始自助来看廊桥,成了当地人眼中一道特殊的风景。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