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闽东三姊妹古民居寻访记(上)
作者:陈圣格  文章来源:格子的乡土家园  点击数24937  更新时间:2006/11/15 22:52:10  文章录入:大笨钟  责任编辑:大笨钟

      这次独游的目的地是大名鼎鼎的福鼎市翠郊古民居。前日翻看地图,发现翠郊村位于福鼎市西部与柘荣交界的边缘地带,假如从柘荣县城经福鼎市再经白琳镇到翠郊村,70多公里,不爽。于是设计了一条捷径,假如乡间道路通畅,可以省去将近30公里的路。昨晚在柘荣宾馆发现了一本名叫《福建柘荣》的书,书上说柘荣一个叫凤岐的村子里有一座号称闽东第一古老的宅院。马上翻阅地图,发现翠郊村与凤岐村竟然只是一山之隔。这个发现令人欣喜,更铁定了我必须走经乍洋过风岐再到翠郊这条捷径(共37公里)。

      清晨五点半醒来,掀开窗帘,柘荣的天空乌云稀疏。六点正,沿104国道向东,到达乍洋镇时,乌云渐渐散去,金红的阳光慢慢爬上了山坡。从乍洋到凤岐村是一段狭窄的山间公路,这段公路有16公里,由无数个S型的弯道组成。非常幸运的是,这段静谧的乡间公路刚用水泥铺设修复,并且两边尽是翠绿的竹林、灌木丛和飘梭不定的薄雾,晨风吹佛,鸟声飘来飘去,顺山而下时,心中有一种荡漾的感觉。

      凤岐村就位于高山竹海的最底处,一条小溪的北侧。说是村子,其实只有三四座房子,所以当车子经过时,差点错过了眼前的吴氏大宅。我是先看到路边三位中年妇女在削整古砖的场景后才注意到身旁的老房子的。老房子位于公路边的高磡之上,与连接门楼的高墙砖块已被拆卸,堆放在公路的磡边。入得门来,迎头碰上一位20岁左右的小伙子。听了小伙子颇为得意的介绍后,我才明白眼前的这座大宅院就是柘荣著名的古民居——凤岐吴氏大院。小伙子说,台风“桑美”横扫柘荣,这座吴氏大院用青砖砌成的围墙大半坍塌,当地吴姓子孙决定趁此机会花巨资全面整修大院。

      根据我的目测,凤岐吴氏大院总占地面积超过10亩,建筑占地面积近3000多平方米。吴氏大院主体建筑呈中轴对称,由三个并列的三进合院组成。简单地说,五横三竖,将主体建筑隔成12个相对独立的空间(类似四合院,每个空间都有一个天井)。中心列为中轴线,一层建筑物主要是门楼和大厅堂;左右两列为厢房,楼下为厨房,楼上为睡房。中轴第一进依次是门楼、天井和议事大厅;第二进是一个精致的休息厅,吊顶藻井十分精美,一条石级通往第三进天井,石级的两旁是每人靠;第三进依次是门楼、天井和祭祀坛。中心列与左右列相隔的是砖木混砌的薄墙,墙上安木窗和木门,窗和门上槅心上镶嵌着雕刻精美的窗花。

      听说我是来自温州的一名记者(呵呵,是骗人的),凤岐一位老者用唏嘘不清的国语告诉我这座老房子的历史:吴氏先祖名吴应卯,生于康熙年间,青年时经营雨伞生意,发家后便买田收地租,之后经营茶叶生意,成为远近有名的亿万富翁。吴应卯生有四子,分为“元、享、利、贞”四房。四个儿子分家后,在乾隆年间分别在四个地方建起风格相近的大宅院。元房在今福鼎蛤蟆袋,可惜这座可能最为巨丽的宅院于100多年前失于大火;享房在柘荣乍洋乡凤岐村,即眼前这座大宅院;利房在福鼎点头镇连山村;贞房在福鼎白琳翠郊村。

      听完介绍,我对闽东这一带偏僻山区生出一种异样的情思。心里想着翠郊和连山的两处同样甚至过之气派的吴氏古民居,脚底不由地加大了油门……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