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浙南闽北考察游记]白鹤折翅,龙潭衰默——悼念2座逝去的廊桥 |
作者:薛一泉 文章来源:乡土阿三 点击数2414 更新时间:2006/6/26 21:08:18 文章录入:大笨钟 责任编辑:大笨钟 |
|
从东坑折回驱车前往下一站大均畲族乡大赤坑桥,恰恰就途经伤心之地——东坑镇白鹤村。2005年9月1日深夜,受台风“泰利”影响河水暴涨,白鹤桥驾鹤西去不复返。如今已然看不到此桥,只剩下洪水冲毁后的遗址,想着白鹤桥这美丽的名字,就令人心生怜悯。白鹤折翅已让人扼腕痛心,然而,可恶的泰利在同一个晚上再次在人们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同属东坑镇的另一座廊桥龙潭桥也惨遭洪水冲毁,呜呼衰哉,我想,任凭那山洪暴发咆哮如雷,龙潭自此必定沉默无言了,洪水究竟是要退去的。如果我们现在面漂而立时,就算那龙潭是不发一言,平静如旧日,想必内心也是隐藏着悲怆的,失去了同存百年的伴侣,这大痛怎不使她无言。 此次被洪水冲毁的白鹤桥,桥址在景宁县东坑镇白鹤村附近,建造于清道光十六年(1831年),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距今有117年。白鹤桥背靠青山古宅,为木构七柱五边带披檐廊屋桥,两坡为悬山顶,东南走向,跨北溪上,全长32.3米,宽4.8米,净跨23.9米,矢高5.3米,踏跺东侧为3米,西侧为3.5米。据《浙江通志》记载:“桥在县南四十里,以建时有白鹤群集故名。久废。”桥在东坑镇白鹤村间,村以桥得名,相传南宋初就有该村道士张九公与雁溪道士何八公斗法,险些淹了白鹤村的说法。白鹤桥的始建年代十分久远,曾屡遭洪水冲毁。对于廊桥的一些数据,许多人都是不乐意仔细读的,觉得多少长多少宽的没相干,读来枯燥且费神。但现在我重新读这段关于白鹤桥的文字时,心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一字一顿中夹杂着沉重复杂的心情,能让人一眼扫过吗?对我来说,显然是不能的。 龙潭桥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民国18年(1929年)。该桥位于景宁东坑镇北溪村南10里的小溪上,桥为景宁至东坑、文成、泰顺古时必经之通道。有位朋友在他的龙潭桥游记中写道:“龙潭桥是我们这次行走中发现的最为小巧精致的一座廊桥。当我们发现龙潭桥时,早晨的阳光刚好打在深幽的峡谷里,青灰色的瓦背和东侧桥板被涂上一层浓香的阳光。北面是陡峭的山崖,山崖上满是葱绿的灌木,桥头附近的那棵小红枫分外妖娆,是一位醉酒的少女。”我没有去过龙潭桥,当然也就没能做到立此存照,看了朋友格子拍的相片,面对画面中那位“有一丝醉意的少女”,欲伸手去扶时,伸空了的手却碰触到一种切肤之痛,于是就想,就让她走了吧,只是山上的红叶尚未红透,不然,可以让这位少女再醉些,然后缓缓睡去,不带一丝痛苦。而留给爱她的人却是无尽的伤感和怀念。 悲痛必竟是要定格的,痛定思痛后要思考的应该就是“活着的事”了,“使一个人愿意活着比使一个人活着重要得多,也有效得多……”,保护廊桥同样是这个道理,或许可以把引号中的这句话改为“使一座桥愿意活着比使一座桥活着重要得多,也有效得多。”说得更明白一点就是,一座桥“活”在人世间,让她自生自灭,想必在我们如此重视廊桥保护的今天是很不应该的;那末,我们也不能“使一座桥愿意活着”,毕竟她开不了口说话,洪水来了,她也没腿可以闪开。怎样才能更好的保护廊桥,需要我们去为她思虑和行动起来。 白鹤桥[格子摄] 龙潭桥[格子摄]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