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文元
作者:高启新  文章来源:温州日报  点击数3385  更新时间:2006/6/20 23:25:26  文章录入:大笨钟  责任编辑:大笨钟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高启新/文 周咸俊/摄

“一盏灯火夜深红,猛着心时不计工。他日风云能际会,定应平地步蟾宫。”这是吴经存的七言诗《南窗夜读》,文元匾额的主人公就是此诗的作者。

挂匾时间是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清乾隆庚寅年(1770),恩科吴经存蟾宫折桂,中了浙江乡试的副榜,虽没有中举人,但还是成为一名副贡生。寒窗苦读终有结局,取得了做官的资格。同年,在泰顺筱村徐岙底还发生了令吴氏家族备感荣幸的另一件大事:武科乡试发榜后,吴永枫中全省第三十七名武举人。数百年来,徐家迁到这块群山合围的风水宝地,出现一种难得的复兴之象,足令家族的父老欢欣鼓舞。

说到徐岙底,北宋时就曾有祥瑞之兆。传说当年抗击睦州方腊起义的英雄徐震在东瓯吹台山战斗中阵亡,灵柩被护送回乡途经此地时,正值久旱成灾。蓦然,天降甘霖,一场灾难就这样化解了。当地百姓认为是徐震的事迹感动上苍,故有此转机,徐岙之名也由此而来。之后,村口建起了纪念徐震的庙,以供祭祀。后来吴家经风水先生的指点,吴氏始祖吴莱举族迁徙此地。吴家并没有将地名更改,一代又一代虔诚地供奉着徐三翁。数百年后,仅有百余人的徐岙底果真“文武双全”。

取得功名之后,自然心满意得。于是,两座大房子在徐岙底相距不到百米之地相继落成。他们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举人府、文元院。建筑是中轴线对称分布的四合院建筑,只不过功名高的举人府规模要大点,构件上也更讲究点。天井地面是用细卵石砌成,还在厅堂上架起两把中武举人时所获的大刀,各重120斤。

乡试副贡的吴经存是文人,他的天井选用石板铺地,显得素雅而低调,文气氤氲。依然保留了读书人的嗜好,那就是把书房布置得比较有格调:房顶做成了藻井形,画了各种祥花瑞树;镂孔的窗棂让屋内充满四时光线;回字纹的屋廊下放着一把太师椅,边上摆着小巧的几案。如今案上虽已无书,但想必吴贡生当年如此装饰书房,可能还有向更高功名进阶的意图,哪怕是成为一名真正的举人也好。遗憾的是此后文曲星再也没有垂青于他。

文元成为吴经存的绝唱,一直悬挂了200多年。也许是当初操之过急,文元二字成为一种名不副实的负担。按清史所载,乡试中式的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其意是地方选送给朝廷的第一名人才;第二名称为亚元;第三、四、五名称为经魁;第六名称为亚魁;其余的称为文魁,也就是文元。副榜贡生,可能是因为文章突出,但封为文魁显得有点自炫。今天看着屋梁上两个如斗大字,再看那*仄的书屋、并不华丽的院落、花墙边的老树以及皓首穷经的贡生“一盏灯火夜深红,猛着心时不计工”的精神,这就是那个时代读书人的宿命——残酷而无奈。

进入论坛》》》》》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