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天关古道黄泥隘古军事设施面临倒塌
作者:陈圣格  文章来源:廊桥网  点击数2142  更新时间:2006/5/22 23:36:35  文章录入:大笨钟  责任编辑:大笨钟

    日前,笔者在前往杨梅洲的途中,发现浙闽交界地古代著名的军事设施——黄泥隘(黄阳隘)石拱门面临倒塌。石拱门上方裂开了一个巨大的口子,好几块券门石已掉落在地,于是整座石拱门处于摇摇欲坠的境地,如果不及时加固维修,不要过太多的时日即会倒塌!据笔者观察,导致拱门开裂的罪魁祸首是上方的灌木丛。近年来,拱门上方的灌木由于无人砍伐,长势飞速,其根深入拱门,致使拱门石之间因失去了应有的挤压力而下坠。

附:

    黄泥隘原称黄阳隘,是著名的古代军事设施。隘口用石拱成圆门状,拱高近3米,过道宽3米左右,纵深近6米,过道两旁有供人歇息的石凳。过道北面石墙中砌有一龛,镶嵌半截破裂的石碑,脸盆大小,有咸丰九年(1859)三月立的残碑,上面记载的是捐钱人的姓名和捐钱数额。黄泥隘是泰顺天关古道与寿宁杨梅州古道的连接点,咸丰八年(1858)四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部占领云和、景宁、庆元一代,清兵败绩,退避泰顺。当年县绅林用霖在今黄桥乡上燕村蚊虫垒建造隘口防守,同时派乡兵扼守黄泥隘,以防石达开部入境。据寿宁县的资料,黄泥隘原有记事碑置于隘口,现被置放在离隘口1华里外的铜坑尾村三岔路边,已经断为两截,碑右刻有“嘉靖贰拾肆□□□□”字样。明嘉靖年间正是倭寇大肆侵扰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泰顺最大的倭乱就发生在嘉靖三十八年(1558),当年倭寇从福鼎登陆后,自南向北横扫雅阳、三魁、下洪和莒江一带,是泰顺有史以来最大的人为灾难。假如黄泥隘是建造于嘉靖二十四年(1545),那么其目的是否就是防御倭寇呢?

进入论坛发表评论〉〉〉〉〉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