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三条桥--一个人的独舞
作者:阿豆仔  文章来源:langqiao.net  点击数2257  更新时间:2006/5/8 15:05:02  文章录入:还傻  责任编辑:还傻

满怀着对廊桥的钟爱, 轻叩心扉的陶醉之情,我们再次踏上了寻觅美丽廊桥的旅途。被人称之为:山、水、桥结合的完美典范的三条桥,疑是最古老的廊桥,其意在画龙点睛,也在期盼着新的惊喜。
   汽车载着我们从泰顺出发一会儿,司机让我们下车。指着路牌说,从这上面走过去二十分钟就到了三条桥。我们看着那从半山硬辟出来的一条崎岖的山路。在一路不知名的流行歌曲声中,我们来到了一幢古屋边上。穿过一块稻田,有条小路沿山而去。其中一段还是古朴的青石板路。我们沿山在小路上行进了十几分钟,一路海拔狂降,在两山峡谷之间,郁郁葱葱的青色中突然出现了一条蜿蜒曲折的清澈溪流。顺着水流的方向拐过山梁,远远地看到三条桥跨崇山峻岭之间,立湍急溪水之上,宛如彩虹横卧,几经风雨的桥身带着浓重的沧桑,两列青山,一溪碧水,两条小径,一座廊桥,散发出悠远的古韵,而这座廊桥和两条小径是浙江与福建的古时国道。

   “三条桥,木拱廊桥,位于洲岭乡和洋溪乡的交界溪上。是最古老、周边环境最幽美的廊桥。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清朝道光二十三年重修三条桥时,居然发现一瓦当上写着唐贞观,于是被记录在泰顺的《分疆录》中,并在上游10米处的石壁上发现唐宋时期的旧桥遗址,从遗址的柱孔结构看,它与明清时期的木拱桥结构颇为相似。桥梁专家据此推断,三条桥有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虹桥,比《清明上河图》中的宋代虹桥更为悠久)宋绍兴七年重建。现桥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长32米,宽4.9米,高12.6米,净跨21.26米。”传说当年有三座大桥交错跨溪而过,故名为三条桥,而至今我们只看到一座
     踏上廊桥,青山绿水尽收眼底。按图索骥,找到了题写在三条桥桥板上的那首没有年代没有署名的《点绛唇》—“常忆五月,与君依依解笑趣。山青水碧,人面何处去?人自多情,吟吟水边立。千万缕,溪水难寄,任是东流去。”(这首诗是用简体字用墨水之类书写的,被怀疑是现代人写上)或许曾经深爱已是可以窃喜的幸福。廊桥尽头是一观音庙,香炉里插着蜡烛,偶见一两个善男信女在虔诚上香。当年,商贾行旅奔波于闽浙之间,以辛劳和生命换取着财富,不给菩萨烧香磕头,精神就得不到抚慰。即使是一介山民,平安的祈望也往往在焚香中得到菩萨无形的默许。当地人将庙修到桥头或桥屋上,使廊桥成为一种信仰的表达方式,这是泰顺廊桥的人文魅力与特点。
    廊桥的一个功能就是遮风蔽雨,桥上有两列长凳,行人疲惫时可以坐下来憩息片刻再走。当集市的喧哗只留下风声水声与虫叫声时,廊桥就浪漫起来了,适合情侣幽会,适合成全一种命运的邂逅。不知在封建的山村里有多少幽情私奔曾在这儿谋划,又有多少离愁别恨在廊柱间铭刻?只是这样的人间悲欢,一如建桥师傅的名字似的没留下来,只留下一段遐想的空间和淡淡的遗憾。

      静坐在溪水边,让灵魂在独舞。随着微微清风在舞动着曾经年少的痴狂,精灵一样的碧水踩着细碎的舞步从身旁滑过,却忘记带走了我丝丝的愁情。木桥静静守候在寂静的山谷中,就像孤独的灵魂静静守候着黎明与黄昏。曾经的记忆都湮灭到无情的历史中,所有的开心和忧愁都随着时间渐渐淡去,留下的只是片言只语的记忆。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