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叶山·绿·红
作者:涛岩  文章来源:廊桥论坛  点击数3490  更新时间:2006/4/19 15:33:46  文章录入:还傻  责任编辑:大笨钟





      3月4日,应格子老兄之邀,参加温州都市报旅游版组织的山村自驾游,到叶山走了一趟。
       叶山,位于乌岩岭自然保护区的边缘,是一个被群山紧紧呵护在怀里的一个小山村。村子不大,人口也不多,这一次的跋涉却给我以特殊的感觉,至今,这种感觉还清晰地印在心里。在这些记忆的片断中,有一些片断给我带来的思维的冲击力,还时不时地在内心深处让我砰然心动。
       叶山之行,最让我感觉到身心愉悦的,首先是那一片各式各样的绿了。
       步行到叶山,从台边往里走,需要走一段长长地千年古道。没走古道之前,我心想,这古道,特点应该就在一个“古”字上,应该是一幅寂寞荒凉、满目疮痍、苍桑横陈、颓然频危的景象,因为我虽然身居大山之中,却也很少去古道上走走,心想,总算可以印证一下自己的想象了。
       可是,真正走在古道上,我却特别惊异于古道的绿了。
       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绿。因为是初春,古道边山上的各色的野花还没开放,漫山遍野的绿色植被,郁郁葱葱地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全是一片各式各样的绿。深绿、浅绿、浓绿、淡绿、墨绿、草绿、翠绿、青绿……无不可以在古道附近的各色植物身上找到对应的色彩,还有,那绿色的草和绿色的树上,有的是绿中透红、有的是绿中透黑,那刚刚长出新叶的那一抹还是绿中透着鹅黄。这条古道上错落地散布着高高矮矮胖胖瘦瘦的各种古树,从挂在树身上的保护古树的牌子上标着这些古树的年龄,都是百岁以上的寿星哦,我不禁惊叹!古树上的老叶,是披在古树身上经历百年沧桑的外衣,那有着久远的岁月痕迹的绿的积淀,让人浮想连翩。有意思的还有那成片成片的竹林的绿,风儿拂过,竹儿身形袅娜地舞动着,那绿竟然波娑地给我们演了一段芭蕾,影影绰绰地,那绿色,在须臾之间竟然有着无穷的变化,让我瞠目结舌!
       在这段古道上走,给人留下的只能是一片宁静详和、满眼勃勃生机,丝毫没有哀伤、颓废、日薄西山的感觉。
       在这古道上走,路是绿的、山是绿的,一路上鸟儿的欢唱,听在耳里,也是绿的,不用说,连我们的心情,也已经是绿的了。
       到了叶山村,这种绿还在延续着。
       叶山是一个很古老的小村落,这里的房子差不多全是木结构的,有着古朴的样式,浓浓的农村久而久之自然形成的文化积淀扑面而来。叶山,这名字就给了人们油油的绿意,放眼望去,还真是名符其实,绿色,绝对是村子的主色调。
       不用说村子完全被淹没在绿色的群山里,你看,那村子里到处是树,告诉人们,群山的绿已经渗入到村子的骨子里。村里没有象样的街道,没有热闹的市场,没有喧嚣的娱乐场所、没有熙熙攘攘的人流,一切显得静谧而从容、淡雅而朴素,和村子的主色调,也就是浓浓的绿色有着丝丝入扣的和谐。村里的人们有条不紊地生活着,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我感觉到,村民们在劳作时的状态,竟然和城里的人们在修闲时的状态一样,那么,村民们修闲时的情景,应该是一幅怎么的图景啊!
       在村子里,除了树,就是东一块西一块房前屋后的菜地,那菜地里不管种的是什么,长得都是那么好,那充满生机的一块菜地里生长的,都是上天赐于村民们的绿色蔬菜啊,城里那些形形色色的绿色食品,到了这里,不是垃圾又是什么!在不少房子前边,凉晒着村民们收获的蔬菜,那绿色,一片片,层层叠叠,那是村民们准备做咸菜用的,我知道,那里凉晒的,是村民们的一片片绿色的希望。除了菜地,看啊,在墙根、路边、瓦背上,到处是绿耸耸地青苔,柔柔懒懒地趴在那,使人不由地心生怜惜之情,我想,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不管是谁,他的心都会被净化,什么功名利禄,到了这里,都会被置之脑后。
       在叶山,虽然步行了很长的山路,我们一行十多人,没有一个人因为感觉累而闭目养神的,大家都带上相机,在村子里到处乱跑,兴奋地叽叽喳喳地,他们用镜头记录着这满目的绿,他们和我一样,都在这绿色的宁静里融化了。
       傍晚,太阳西沉,天边的火红的晚霞,让叶山显得更绿了。
       晚饭,我们是在叶山村支书的家里解决的。支书的家里只有他们两口人,两个儿子都通过读书考上大学后留在城市里生活了,说起两个儿子,支书的脸上有着难以掩饰的自豪。可能是平时没有那么多人在他们家里吃过饭,我一行十多人遇上的问题就是支书家筷子不够,我刚刚想去拿一双,就被告知筷子已经没有了,正踌躇间,支书又拿了一大把筷子,全新的,筷子全都上了大红的漆,格外漂亮,我们这一桌人每人一双大红的筷子,整个房间都显得有了什么喜事般地热闹。这餐晚饭,吃着村民们自家养的鸡和鸭,自家地里长的菜,别提有多香了,用红色的筷子吃饭,这餐饭一下子就增了火红的气氛。
       不可不说的就是那晚喝的酒,那是村支书家自已酿制的糯米红酒,烫得暖暖的端到桌上,一下就把所有人的眼光都吸引住了。那红红的酒盛在玻璃杯中,在红红的灯下显得格外赏心悦目,醇醇的甜甜的,喝到嘴里满口香,吞到肚里浑身暖,因为不少人没喝过这种红酒,大家都不由地被这红酒的不同凡响而倾倒。我更是东敬一杯,西敬一杯,喝得不亦乐乎。
       不仅是我,好多朋友都成了了贪杯的人了,这不,好多人脸上都堆上了红云,有个朋友连耳根都红了,整个一红人儿!
       可苦了格子老兄了,这丰盛的晚餐是他的手艺,我跑到灶间看过他的工作情况,热气腾腾的灶间,晃动的是格子的身影,在灶膛里火红的柴火的辉映下,格子和平时比,更为可爱,更为帅气。
       这餐饭吃了很长时间,支书家也不知道热了多少红酒,我只感觉到那锡制的酒壶总是盛满了喝不完的酒,支书不善言词,他总是默默地做着后勤服务工作,虽说是和我们同桌吃饭,但我看他却很难坐稳自己的位子,他很热情地招呼着我们吃菜喝酒,言语却不多,那份朴实憨厚,惹得同行的朋友们一个接一个地向他敬酒。看着喝了酒后满脸通红的支书,我想,支书和他的家人对远道的客人的热情,不也是火一样红的吗?
       一个多月过去了,我还是时时想起那次难忘的叶山之行,那绿——还有那红,绿的古道,绿的叶山、红的筷子、红的美酒、红色的脸、红色的灶膛、火红的气氛,萦在心头,挥之不去。

       叶山,我还会去的。

进入论坛发表评论〉〉〉〉〉〉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