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泰顺廊桥、仕水碇步晋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潘秀慧  文章来源:温州日报  点击数2775  更新时间:2006/4/7 10:45:17  文章录入:大笨钟  责任编辑:大笨钟

在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全国1081处文物被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者昨天从市文物局了解到,虽然未接到正式文件,但我市此次申报的8个文保单位,获得“国保”身份问题不大。同时,另有两处文物将被归并入原有“国保”——苍南蒲壮所城。

  全市“国保”数目翻番

  此次入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准国保”的,包括永嘉县芙蓉村古建筑群、乐清市高氏家族墓、平阳县顺溪陈氏民居、瑞安市圣井山石殿、瑞安市利济医学堂、苍南县赤溪五洞桥、泰顺县的廊桥及仕水步。另有苍南县分别位于渔寮和大渔的两处明朝抗倭遗址——壮士所城和白湾堡,因性质与1996年产生的第四批国家重点文保单位——蒲壮所城相近而被归并入该“国保”单位。自1996年苍南蒲壮所城和瑞安玉海楼入列“国保”,成为我市首批国家重点文保单位以来,我市又于2001将5个“国保”头衔收入囊中,分别是龙湾区永昌堡、瓯海区四连碓造纸作坊群、乐清市南阁牌楼群、文成县刘基庙(墓)和浙南石棚墓群。第六批国保名单正式公布后,我市“国保”将增至15个,实现10年内数字翻番。

  古民居廊桥组团角逐

  与一般文保单位“单打独斗”不同的是,永嘉芙蓉村古建筑群和泰顺廊桥在此次申报中组团出击,从而顺利实现文保级别的晋级。其中,芙蓉村古建筑群在申报中,将原县级文保单位——陈氏宗祠(含敕门)与村书院、城墙、戏台、民居等近50座建设于明清时期的公用古代建筑进行“捆绑”推出,使文物质量及其背后的历史人文积淀更显深厚和全面。向以精致绝美而享誉海内外的泰顺廊桥更是突破了众多廊桥不在一处的不便,选择其中在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上最有代表的15座桥,即溪东桥(俗称上桥)、北涧桥(俗称下桥)、三条桥、文兴桥、薛宅桥、仙居桥、刘宅桥(古称仙洞虹桥)、普宾桥、永庆桥、文重桥、南阳桥、霞光桥、毓文桥、城水桥、池源桥,进行了集体申报。

  “国保”提升城市底蕴

  “8个‘准国保’,将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在温州文化大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市文物局文物处处长王同军说,一次增加如此多的“国保”除了将推动我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健康、持续发展外,也将在依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规范文物管理和利用、避免建设性破坏等方面产生重要作用,更将引起社会对我市各文保单位的重视和关注,改善文物生存的社会环境。对于“国保”所在的县(市、区)来说,“国”保命名不仅能提升本地文物的保护级别,提升所在地的知名度,还将促进所在地经济尤其旅游业的发展。据悉,一待正式名单公布,我市各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将对上述“国保”开展树立保护标志和说明碑、划定文物保护范围、落实文物保护专门机构和管理人员、建立文字档案等工作。晋级以后,“国保”仍将实行属地管理。(记者 潘秀慧 通讯员 陈震捷 制图/纪宾)

进入论坛发表评论》》》》》》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