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古城镇远的年俗民风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点击数2309  更新时间:2006/1/11 13:51:03  文章录入:还傻  责任编辑:还傻

    贵州镇远,是经国务院批准、与云南丽江齐名但却处于后开发的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文物局领导在考察镇远时,也曾经感叹道“像镇远这样留下一大片文物古迹的城镇不多了。”而在镇远过年,也就别具一番风味了。

  农历腊月三十,镇远城的千家万户须做五件事:一是清扫门户,整洁环境;二是洗净衣被,沐浴洁身;三是更换桃符,张灯结彩;四是安放香案,购足鞭炮;五是兑换新币,备好红包。下午四时许,各户家人陆续汇齐团聚,堂屋或客厅摆上宴席。饭前安放香案供品,举行祭祀仪式。全家老幼肃立面壁,向挂在墙上的先祖故亲的神位、遗像默哀凭吊,作揖磕头,恭请他们入席共餐,保佑合家幸福安康。然后在门外鸣放一串辞旧迎新的团年饭爆竹后,一家之主宣布开席。除夕年宴极其丰盛,有蒸、炒、炖、炸、煎、焖、煮、红烧、凉拌等各类菜肴二十多种。其中,爆炒公鸡、清蒸仔鸡、盐菜肉、粉蒸肉、糟辣鱼、小米肉、腌肉、血豆腐等均为享誉四方的镇远传统名菜。

  正月初一是过大年,爱过节好打扮的镇远人个个都穿上了节日新装。一大早晚辈就向长辈合掌拜年致意。小娃崽给父母、爷爷、奶奶磕头拜年,便可得到盼望已久的红包里的压岁钱。在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中,大街小巷人来人往,抱拳拱手,恭贺新禧,互致祝福。不过,大年初一有一个禁忌:不可动刀,不准杀生,不能见血,否则新的一年会破财遭灾,四季不宁。故而初一不吃饭菜,只吃面条、米粉、灰水粑和甜酒粑。

  镇远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文化底蕴厚重。自改革开放以来,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巧妙融合的丰富内容和多种形式,集中在春节期间得以酣畅淋漓地演绎和展示。

  春节玩龙灯是镇远人极其喜爱和非常热闹的自娱自乐形式,是古城奇特、长盛不衰的节日习俗和民间艺术。它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四百余年。

  玩龙灯又叫龙灯会,表演活动都在夜间进行,是古城百姓每年春节期间自发组织举办的大型民间艺术节。玩龙灯长达半个月,参加玩龙灯的有镇远城关的各方百姓。各个队组筹划周密、管理严格,推选一德高望重的长者为灯头,统一指挥玩灯。正月初一至初七,各项准备工作就绪。正月初八,各队将陆续出龙亮灯,灯头提灯率队,依次为横幅旗幡、竹编鸟兽牌灯、纸扎造型花灯、鼓乐演奏、踩高跷、划旱船、耍蚌壳、舞狮子、玩龙灯,歌舞表演等十多项民间传统艺术。正月十二,各队亮灯后,手举若干灯笼火把,开始玩龙灯。不少单位及家庭在门前摆上烟酒糖果,鸣放鞭炮,热情接灯。应邀队组接受馈赠,便在接灯处围成圆圈,纵情展演各种技艺和节目。随后是舞龙表演。镇远龙是竹编硬龙,龙头雄俊昂扬,龙身浑圆强壮,龙尾翘立飘逸,红黄蓝紫,色彩各异,长达二十多节,腹内点燃油灯。舞龙壮士身着古装,头系布巾,英姿矫健,动作敏捷。举柄挥舞起来,龙口衔宝,上下翻腾,形同真龙,栩栩如生。观灯者此时兴起,用爆竹礼花射龙助威,只见龙身在火海云涛中时隐时现,抗争拼搏,场面壮观精彩,震撼心灵。玩龙结束,父母带着幼儿穿过龙身,祈求龙王爷保佑孩子健康成长。

  正月十五入夜,各龙灯队到达街道指定地点。这时,十多万县内外及国内外观灯者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云集古城。家家门前挂红灯,幢幢高楼飘彩旗,人山人海波涛涌,大街小巷喜盈盈。八时整,元宵灯会开始,上千人的龙灯队同时表演,各施其艺,大显其能。锣鼓声、音乐声、鞭炮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回荡夜空。整个镇远城火树银花,金光灿烂,掌声雷动,一片沸腾,沉浸在无限欢乐的海洋之中……午夜时分,春节龙灯会民间艺术节在涌动迭起的高潮中落下帷幕。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