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三峡风景名胜巡礼
作者:于希贤  文章来源:《地理知识》  点击数2749  更新时间:2006/1/11 12:24:01  文章录入:还傻  责任编辑:还傻

长江三峡,指的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它东起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经秭归县、巴东县,入四川省的巫山县、奉节县,西至白帝城而止。地跨两省五县,全长193公里。
    三峡两岸,风景幽、奇、险、秀,气象万千!三峡风光充分体现了大自然景观的玄妙高深,形成了独特的山川地理景观。这景观萦纡浩渺、云生吐霓、浑厚多姿。她是一组中华民族独有的瑰丽雄伟的交响乐。穿行其间,您就能欣赏到她演奏出来的一曲又一曲壮人胸怀的乐章。古往今来的行人,至此莫不景仰留连。

    三峡地当楚、蜀交界之区,为交通必经通道。人聚此间,常依山峡码头为重镇,构筑亭台楼阁、兴建殿堂庙宇、撰诗文、铸碑刻,使其间虽一山一景之异,一村一店之建,无不喧染着浓厚的历史文化遗迹。古今文人学士、迁客骚人选胜登临。三峡两岸留下了他们的芳名泽惠、足迹蹁跹。人文景观与三峡自然之美交相呼应、融为一体。这一切,早已使我思慕不已!

    今正值三峡大坝工程将要开工之际,深恐今后再也难见江峡千古纯朴的风貌,决计道出宜昌,溯长江而上,作三峡风景名胜巡礼!

    西陵幽险壮丽
  雄当蜀道威镇荆门
    我们溯长江进入宜昌市。宜昌古称夷陵,又名西陵或峡州。战国时期,秦楚相争,秦将自起于公元前279年攻占夷陵。其地名始载于史册。这说明西陵峡的历史已相当悠久。三峡入口处是南津关,葛洲坝工程就建在这里。南津关峡口有虎牙、荆门二峡夹持江流,古称“荆门”,形势十分险要。江旁两岸大山高耸如门,中贯大江,真可谓:“西陵天下雄”!
 
    这里素有“雄关当蜀道,威险镇荆门”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的张飞、陆逊都曾驻兵于此。宜昌城就守望在此峡口附近。所以欧阳修有诗说:“江上孤峰蔽绿萝,县楼终日对嵯峨!”过此关口,就进人到西陵峡了。

    西陵峡,东起南津关口,西止于巴东县的官渡口,全长达120余公里,它是三峡之中最长而风景点又最多的一个峡。峡口迤西江岸突然狭束,上有高耸绝壁,下有汹涌大江,飞瀑如乱麻,石栈盘山腰,水流湍急,云雾升腾,江流茫茫。

    我们坐在船上仔细看,两岸高山重岩迭嶂,其海拔高度在1000—1500米之间。眼前峻岭悬崖横空,奇石嶙峋,飞泉飘洒,苍藤古树遮天蔽日。对此,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465—527年)记录说:“迭崿秀峰,奇构异形。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冷冷不绝”。今天,虽然没有猿鸣之声了,但此情此景仍然依稀当年。

    至喜亭里祝平安仙源云路三游洞
    西陵峡口有一古亭,名叫“至喜亭”。为什么会叫做“至喜亭”呢?唐代诗人李白有诗说:“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其木舟轻快飞动之势,跃然眼前。飞动也带来惊险。古人乘木舟经历三峡险滩激流,惊涛骇浪,一遭风动则上下失势,此生安危随时有可能以身付之江流。因此,行人无不视放舟下三峡为平生奇险,一旦船出了峡口,进入驯缓河段,似乎已经闯过人生的一道生死关,无不整冠相庆,祝贺再生,因筑“至喜亭”。

    在东距宜昌城10公里的西陵峡中,有一处著名的风景区——三游洞。何谓“三游”?原来是公元819年,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自江州司马升任忠州刺史,路过荆门,偕白行简、元稹,三人同游此洞。他们各赋诗20余韵记载游览的事情,韵文华美、广为流传,洞也就因此名扬天下了。至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也曾游此,人们称之为“后三游”。   

    我们慕名而来,舍舟缘着清翠的山岭而上,在青苍杳霭之间,有一石洞沉埋在烟霞里。游人爬登至山腹还需伛偻着才能下至洞口。这里“苍岸一径横杳茫,翠壁千寻当户起”,高岗深谷、阴森峻险,断桥架空、重藤络径,下临潭溪,石壁深十余丈。进入洞内,恰如当年苏洵所见所感:“洞门苍石流成乳,山下寒溪冷欲冰”。洞内相当宽敞,大约可容纳百人。岩壁褶皱起伏,形态万千,或如兽奔蛇舞,或若惊涛流云,奇丽多姿。有两根巨大的石钟乳自顶上下垂到地,像两根天柱组成一对石门。我轻轻地叩打它,其声蓬蓬然,有如天钟地鼓。洞内有欧阳修、黄庭坚等宋代著名学者的石刻十余通及明代文人石刻30余处。

    顺着溪流往外走,附近还有三国时的城堡遗址和张飞擂鼓台遗迹。此地虽山深路窄,但“樵户人家随处见,仙源云路有时通”。下山后,几只打渔船系在岸边,我和船主攀谈起来,他告诉我:西陵峡处处是急流,险滩接险滩。真是“险碛恶滩知几许?晚停征棹问渔翁”。

    江上挂帆明月峡虾蟆石旁黄牛滩
    从三游洞登舟上行,江岸较为开阔,群山千峰,有的独立一支插在江心,有的数峰连肩翥翼,形态不一。山上的岩石有的横裂,有的危悬欲坠,有凸有凹,奇形异态,不可尽言。我们的船也在群峰之间转来转去,正如欧阳修所云“入峡水渐曲,转滩山更多”,就是这一段河岸景观的写照。

    渐渐地我们来到了灯影峡,又称明月峡。这里河谷狭窄、岩壁如削,其峰峦高出江面达500~600米。悬岩石壁皎洁白亮,有如明月,正是“大江碧水绕山来,绿树春娇明月峡”。这里“无峰不峭壁,有水尽飞瀑”。上面的阳光飞洒下来,江上的云雾升腾上去,可谓“云蒸霞蔚”。古人有诗记录此风光说:“拖舟至峡苦攀跻,一到明月景更奇。花放乱红迎彩霞,谷传深响幽鸟鸣。岩间飞泉溅珠玉,江上烟霭恍似迷。”每当夕阳斜照、晚霞艳丽,远望峡中山光倒影摇曳,有如灯影,所以此峡又叫做“灯影峡”。

    距宜昌县城西北约25公里处扇子山下,江岸森峭如壁,名石鼻山。其后重山掩映如扇,这就是“扇子峡”。初至峡口,就有“和尚”、“道士”两个巨岩对峙立于江边,引导我们进入扇峡深处。不久即见中有一景孤峰独秀,名叫“天柱峰”。峰巅豁开一洞,作黄金色,有清冷的泉水从岩洞中流出,注入一个霍然凸出的椭园形巨石之上。此石长约28米,宽约7米,形象酷似虾蟆。其背脊表面的斑疮、头、吻、眼、鼻等轮廓无不维妙维肖、形象逼真。泉水从这只大虾蟆的口鼻之间流成水帘,下注江中。它溅珠喷玉,飘然成雾,这就是虾蟆泉。泉水清碧甘美,煮茶尤香,列为上品。唐代品茶大师陆羽曾鉴定天下名泉的优劣,将虾蟆泉列为“天下第四泉”。

    在黄牛山麓又有黄牛滩。自汉唐以来,原先建有黄陵庙(又称黄牛庙或黄牛灵庙)。现存有山门、禹王庙、武侯祠等。建筑物十分宏丽。它们依山势一台一台逐级升高。其后重岭迭起,丽如九华山的风景。西望峡中烟岚回合,千态万状,又如天台山的景相。所以,黄牛滩兼有九华、天台之胜。

    水路一转,忽见高山之上的峭壁绝顶有一巨石,在灰白的石壁之上,大自然雕凿了一个巨大的艺术品!一头黄牛昂首向北,旁又有一石宛如人形,立于牛侧。此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石浅灰,三种色泽分明。这里江流迂回、乱石如麻,古代原有:达洞滩、野猫滩、鹿角滩、狼尾滩等等,真是节节皆滩行旅艰难。舟行逆水,十分缓慢。所以诗人李白写诗说:“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今天,我们乘机轮,比古代快多了。但仍然转来转去,久久可见“黄牛”。

    此后,又经过虎须沱、牯牛石、羊背滩、黑崖子才来到了腔舲峡。

    雪浪险滩牛肝马肺山峡
    “出峡复入峡,两岸青冥插”。又行十数里,危岩峭壁、千奇百怪,逐渐来到了腔舲峡。此峡东起周家沱,西至九曲垴全长2.5公里。全为震旦纪石灰岩。其最窄处江宽仅18米。山体高峻、绝崖峭立,飞鸟难栖。    此峡得名是因古代这里水流特别湍激,木船逆水上行必须将舱中的货物,全部卸空,船方可过峡,因名“腔舲峡”。这一山峡,十分艰险,古谣曾说:“新滩、泄滩不算滩,腔舲才是鬼门关”。

    江中古有三个大石,名头珠、二珠、三珠。它们呈“品”字形分立,将江水激起一堆堆雪浪。有经验的船工下行至此,必须将船头对准巨石冲过去,船受旋回流水作用,方可安全穿过巨石。如果船工胆怯,从巨石间隔处行驶,反而受回流水的作用,船即擦到巨石之上,船体立刻会粉碎。所以石上刻有“对我来”三个大字。现在,腔舲峡航道已经整治,行船已安然无恙了。

    行数里至牛肝马肺峡(又名马肝峡)。它位于新滩与腔舲峡之间,东距归州城约20公里。此峡东起茅坪烟家洞,西至新滩凤凰嘴,全长4.5公里。这里千仞绝壁隔岸对峙,奇峰环列,林木茂盛。百丈悬岩挂在云端,大有束长江为一线之势。峡中日光罕见,终日昏昏暗暗。江北一峰崔嵬高耸,其顶下垂巨石累累。它们呈现出牛肝马肺的形状。东面几片岩石为黄色,其状如肝;西侧几片岩石颜色深紫,其形如肺。宋干弋诗人说它:“老鹰为它空展翅,欲待充饥下喉难”。

    峡旁有狮子岩,翠草茵茵。船行之间,岸边连峰稍断,小涧立即从山谷间流出。我们忽然见到阳光日影,这才恍然大悟,知道船已经出峡口了。

    此后,行约5公里来到新滩。新滩又名清滩,长12C米。这里的江岸在近一两千年里,每每崩塌形成新洞滩,因此得名。如东汉永平十三年(101年)崩;晋太原三年(378年)又崩;北宋天圣年(t023—1030年)崩,山石拥江流不通。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新滩岩石崩,塌塞江流二里许,堵塞航道达82年之久,至天启四年(1624年)兴工修复才通航。

    今滩上有石,它们或圆或方,大如屋小如桌,撤满山谷。这是当年崩崖的遗物。洪水期间,水涨滩平,水势较稳可以行船。枯水季节水位下降在此形成一条2米多高的陡坎。古人有诗说:“十丈悬流万堆雪,惊天如看广陵潮”。流速达每秒7米,势如脱弦之箭,飞闪而下,冲击江心礁石,掀起高于屋的大浪。木舟到此,渺如飘飘一叶。旅人也常舍舟登岸,步行于积石乱沙之间。纤夫则倒挽空船而进。这船被拖着,吃力地顶托逆流,穿行于礁石之间,如蚁穿九曲,若尺寸稍差,缆绳~断,木船立即被撞得粉碎。近几十年来,新滩已经大规模整治,疏通了河道、降低了流速,从而保证了航行安全。

    这里风光秀丽,峡谷幽清,遥望江面,烟霭明灭、景色依稀。渐入滩头,则惊涛如雪,声闻数里。滩上有“临江阁”,阁依山壁。您若循石级而上,则见对面山岩问云气蒸腾出于石罅之间,近若咫尺。满山遍野的桔林繁茂,真不愧是诗人屈原笔下《桔颂》的故乡。山下滩水声淘淘,轻舟一叶,鸥凫出没。市廛人家跨岸而居。

    兵书宝剑传诸葛黄梅雨泪吊屈原
    沿新滩而上,行4.5公里就到兵书宝剑峡。它位于归州城东10公里处。东起新滩的上滩沱,西至香溪的水府庙,峡长约5公里。附近有昭君村,西汉绝代佳人王嫱(昭君)就出生成长在这个村子里。杜甫的《明妃》诗说;“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就指此。

    “兵书宝剑”峡名得之于民间传说,认为此地深山洞穴内藏有诸葛亮的兵书宝剑。此间江北大山高起,山中有巨石迭置,状若书函,俗传名谓之“武侯兵书”。其右下方有条形岩石凸起,宛如巨剑似的浮雕。此剑直插江中,名日“宝剑”。它们形存神似,令人叹为观止。    在此峡中山岩之上,常有古代巴人的悬棺葬。近代采药人爬进石穴,从棺中取出铜剑等文物。这也许和“兵书宝剑”的传说也有关吧!

    附近的香溪又名昭君溪,相传为昭君涤妆处。更有珍珠潭,水汽如珍珠从潭底冒出,俗传为昭君涤妆时的遗珠。唐人有诗:“石壁千重树万重,白云斜掩碧芙蓉。昭君溪上年年月,独照婵娟色最浓”。

    沿江而上就到了归州旧城。城南有楚台山,山上有楚王台。城在岗阜之上,夹溪临谷,据山枕江。城墙南北有门,前临大江。陆游曾赋诗说:“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届原祠,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江声似旧时。”当时的屈原祠和三闾大夫庙在旧归州城东的屈沱。此祠庙始建于公元820年。庙负山面江,经历代不断修葺,已很壮观。因近年筑坝提高了长江的水位,此庙已迁至新秭归城之东。新秭归城在长江北岸,位于吒溪河入江的合口外。

    屈原(前339一前278年)名平,我国楚文化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其作品《离骚》被誉为“六经变《离骚》,日月争光明”。其他作品如《九章》、《九歌》、《天问》等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璀璨的明珠。他生长于西陵峡的归乡,为秭归旧城东的屈坪。屈坪是山间的一个小盆地,群山环峙,花木葱茏。屈原深受山水陶冶,性格坦诚,人格高尚,重内美也重仪容,心如明月。他受冤被逐,悲愤以身殉国,终投泪罗江自沉。峡内留下了他的许多遗迹,如濯缨泉、照面井、读书祠、吟诗台、颂桔坡、三闾大夫庙、屈公祠、屈原故宅等。他的人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率。千古以来人们纷纷不远千里到此吊唁。有诗说:“有赋难招去回魂,无人可拯溺身冤;楚多连月黄梅雨,岁岁天公吊屈原。”两千多年来人们还以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来纪念他。他的行迹为西陵峡增添了光辉。

    此后,我们再经牛口滩、泄滩即来到巴东县。县城临江而居,县内有秋风亭、寿宁寺、白鹿台等名胜。再西沿江峡而上,过了官渡口又是另一种风光景象了。

    巫峡秀丽箫森
    巫峡东起巴东县的官渡口,西止于巫山县的大宁河,全长45公里。两岸山体的石质如生铁一般,铸成了岩壁,夹江而立。“巫山丛碧高插天,巴江翻澜神曳烟”。巫峡的江岸比西陵峡更窄,它好像是大自然的巨灵用斧头开凿劈成。两岸迭障苍苍莽莽,山峰一般高出江面达500至600米以上,最高达1300米以上。我们至此,正是云雨霏霏之际,真是:“巫山高极青冥间,大江碧水绕山来。晓风飞雨筇竹泪,孤舟逆流浪滔天!”

    蜀道难于上青天巫峡甬道似画廊
    我们自进入巴东县的官渡口、门扇峡之后,即已在巫峡之内了。门扇峡在巴东县西15公里处,两岸岩壁如门,横置江边。过此,沿途有三松子滩、金扁担滩、新滩.等。滩边乱石堆聚,有小滟灏石仍存。据说古代的船工是看此石被江水浸没的状况和形状,来决定是否可以行船的。古谚说:“滟灏大如马,瞿唐不可下。滟滪大如象,瞿唐不可上”。至兄弟滩为楚蜀交界处。这里“江分楚蜀石,划地限东西”,两省地理景观有明显不同。    前行至山腰处,山凹间上置一物,其形似棺,色如铁锅。这就是铁棺峡,又叫做官柴峡。此间一路惊心动魄,奇景怪石目接不暇。

    又至琵琶峡,这里乡间的妇女,多善吹笛。如有姑娘出嫁,则全村妇女齐出动,她们吹笛唱竹枝词送新娘到阳台山之南,甚至送到更南的南陵山。南陵山下有南陵故县的城址。其山非常高,上山的路弯弯曲曲,古称有一百零八盘山的“之”字拐。山路窄险,附近有鬼门关。沿江西上,就是巫山县城了。县城在长江北岸。它绿山为墉,南临大江。从这里看巫山,山形维妙维肖地酷似一个“巫”字。附近的渡口叫做南陵渡。邻近还有高唐观及三分石。又有一山,枕江岸与巫山隔水相望,这就是箜篌山。它们都是常见诸史册的名山。

    江间一滩接一滩,行人至此,莫不惊其湍悍可畏。遥想当年木舟上下,水声相间,每上一滩,人与水争船,水将船往下冲,人将船往上拉,人们艰难地行进在溯流险滩之间,千力万气,始行一步。今天我们的轮船有机电动力,航道经整治已相当平稳。但身l临其境,置身于此,仍然可以感受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正因其难,才能深入到这世俗人间所不易见到的奇景,而壮人胸怀。那半山之间多玲珑的洞穴,羊肠小道等不时在危岩之上萦绕。舟行江中,如处甬道夹壁之间。此甬道的两岸合沓、天漏一线。其间巫山巫峡阴风袭人,云雾连绵。前人说此为“石出疑无路,云升别有天”。桡歌一声,如处瓮壁,山谷传响,久久不绝。

    山体的形态更是异彩纷呈,形如城之方、如柱之圆、如茵之绿、如花之芳;更如人物、如鸟兽,天上人间的神话故事,古往今来的历史传说,都可以从山形外表形态中隐约地找到。大自然的造物者使巫峡山水争奇献诡,令人目不暇给。船行巫峡,人们在巴水回曲中,可以尽情欣赏这一奇景连翩的天然巨型画廊。

    放舟向巫峡,心在十二峰
    船行巫峡之中,一路上烟峦万状,奇云怪石瞬息百变,山体形态各有特色。有突兀而起的独秀峰;有两峰相连如影随行的伴侣峰;也有三峰、四峰攒簇成群的峰群。她们大多峰顶直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人们评论说,巫山的山峰险峻似太华,钟秀如南岳,再加上大江奔涌其间,形成举世无双的壮丽风光。

    在这千山万峰之中,在巫峡里最美丽、令人最为向往的是:“放舟向巫峡,心在十二峰”。巫山十二峰屏列江岸,她们是望霞峰(即神女峰)、翠屏峰、朝云峰、松峦峰、集仙峰、聚鹤峰、浮坛峰、上升峰、起云峰、飞凤峰、登龙峰和圣泉峰。至今虽经专人指点,游人也难尽识其全貌。巫山县内只有十一个峰,古谚说:“万古同看山月小,一峰中断楚天秋”。在湖北省境内还有一峰,即“巫山十二峰,一峰落巴东”。

    可惜的是这十二峰在船上并不可能都见到,每每只能见到其中的八、九个山峰。有诗说:“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四合云藏日,霏微雨带风。猿声寒过涧,树色暮连宫。愁向高唐去,清风见楚宫。”

    这高唐的楚宫就是巫山的神女峰。

    巫山云雨神女峰楚王梦断凝真宫
    古诗说:“高唐与巫山,参差郁相望。灼烁在云间,氤氲出云上。散雨妆夕台,行云卷晨帐。出没不易期,婵娟似惆帐!”

    这云雾之中的婵娟就是神女峰,也即望霞峰。她最为纤丽奇俏。这神女峰三峰连缀,修长纤俊宛如少女,扬袂立于云霞之中,人们通常称她为“美女峰”。她立于巫山十二峰最高处,每天最早迎来朝霞,最后送走晚霞。关于神女峰,战国时代的宋玉,写了《高唐赋》记述了神女与楚襄王邂逅相遇的一段恋爱故事。

    相传神女是西王母的女儿,名瑶姬,亦称云华夫人,助禹治水,斩石疏流有功,被封为妙用真人。昔楚襄王游于云楚之台,由于此地云雾霭霭,楚襄王昼寝之时,恍恍忽忽,梦见与巫山之女相见。这位美丽的仙女,其始出也,若松树之婆娑。她仙歌漫舞、炫耀虹霓,扬袂彰目、香风扑鼻。她对楚王说:“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此,愿荐枕度。”楚王因而幸之。此后,天气突然转阴,她也因之改容,辞别而去。

    她驾车驷飘飘入于风雨云雾之中,煌煌荧荧升飞于彩霞之间。她所到之处漫衍芳草、罗生芝兰。她的仙颜芳踪令楚王称慕不已。她在巫山之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往来于阳台之上。从此之后,“巫山云雨”成了男女相爱的代名词。

    此后,往来于巫峡的行人多到此怀古。如李商隐的《巫山凝真寺》诗说:“巫山迢迢旧楚官,至今云雨暗丹枫。浮生尽恋人间乐,只有襄王忆梦中。”

    瞿塘雄奇险峻
    瞿塘峡又名广溪峡或夔峡,为三峡之首。它东起黛溪镇,西止于自帝城,全长约8公里,是长江三峡中最险峻而又最短的一个峡。两岸山峰高出江面约1000—1500米。江宽100米左右,最窄处不及50米。飞舟上下,江涛翻滚,雄险已极。岸上飞崖削壁石色铁青、斑驳陆离。此色与红树错杂,绚若刻划。种种奇险形态,令游人眼花缭乱。这瞿塘峡因山高、峡陡、江深、波涛汹涌被人们称之为“瞿塘天下险”,并说它“岸似双屏合,天如匹练开”。

    白盐赤甲烟岚映瞿塘漫天虎须怒    瞿塘峡的上下两端,出入口处,皆有夹江石峰为户。东入口处有白盐、赤甲二山,烟岚交映、相峙大江南北。峡中峭壁,宛如刀削。舟行瞿塘峡,两耳风呜号,惟见“渺然长江水,千里浪滔滔”。江岸岩石丹碧、赭白不一。白盐、赤甲二山高刺青天,霭霞出没缭绕于半山之间。山脚崩裂开来的巨石,有如神灵初辟,其斧凿之痕依稀可见。巨石立江,千奇百怪、玲珑可爱。舟行其间,峰回江转云帆开,风起云涌朗然大观。

    峡中最险处,名叫“虎须滩”,湍悍可畏。稍南有草堂河,它流经赤甲、白盐二山之间,逶迤入江。虎须滩附近有黑石渡,两石如牛角弯出,横障江流。夏秋两季水涨,江水怒湍冲激,险壮交集。

    西边出口处两山夹峙,复有一石宛如剑劈,高各百余丈,峡门豁然中坼。杜甫有诗说:“三峡雄何处,双岩壮此门”。其双崖关锁如前扃后户。这就是“夔门”。它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真是“怒涛掀起万壑雷,巨漩触石千层雪”。因此又有“夔门天下雄”之称。

    永安宫在荒台里落日清霜白帝城
    白帝城在四川省奉节县城东4公里处。奉节县古称鱼腹县,又名夔州。它位于山麓的沙滩上,也就是先前永安宫旧址。瞿塘关、夔州和白帝城都相去不远,互相连接。即所谓“夔子风烟依白帝”。

    白帝城扼瞿塘峡西口,从麝香山望白帝城,“城峻随天壁,楼高更女墙”,非常险峻。它雄踞于长江边,虎视大江。这座城也常年在云雨雾霭之中,杜甫有诗说:“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它扼川东之咽喉,扼长江之锁钥,真是“白帝高为三峡镇,夔州险过百牢关”。城内街衢通达,庐舍栉比,府第壮丽。旁有卧龙山,山下有武侯词,又有义泉,相传为诸葛武侯所凿。

    白帝城相传是西汉末年公孙述恃险而筑。那时,公孙述乘王莽专权国家混乱之机,割据四川,附会“殿前井中自龙出”的传说,于公元25年自称“白帝”。

    后来,三国时期蜀先主刘备举兵伐吴,被东吴大将陆逊用“安排香饵钓鲸鳌”之计,火烧连营七百余里。刘备兵败退退守白帝城,并在山下筑永安宫。此战将刘备毕生积蓄精锐的军事力量,损失大半。他又气又病,在白帝城召诸葛亮托孤。杜甫有诗说:“蜀主窥吴向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一代足智多谋的英雄刘备,就兵败死在这深山雄险的白帝城永安宫里。至今只留得荒台清霜,供后人凭吊。有诗说:“自帝城边春草生,瞿塘峡里仍波清。静思昭烈千年事,常使英雄气不平。”

    八阵图里起云气鱼腹浦边十万兵
    在永安宫南一里,渚下平碛之上有当年孔明的“八阵图”。这“八阵图”是由江边石块组成的。每一石质图案,各高五尺,共有六十四堆。千余年后的今天,此八阵图或被人为地扰动散乱,或被洪水淹没。但冬天水退之后,石堆又依然如故了。当地民间传说这六十四堆石粒,体现了六十四种排兵布阵之法。“八阵图”常被人们称道。杜甫写诗说:“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他高度评价了八阵图在阻止吴兵西进,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上,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三国演义》中,当陆逊引得胜之兵,追袭刘备,在距夔关不远之处,那临山傍江之地里突有一阵杀气,冲天而起。遂勒马回顾众将说:“前面必有埋伏,三军不可轻进”。命令退军十余里。之后,使人再三探视,回报并无一兵一卒,才又进军。至江边只见有乱石八、九十堆。陆逊找当地百姓问明,才知道是昔日诸葛亮入川之时,驱兵过此,取石排成兵阵之势在这沙滩之上。自此,常有云气从内冲起。陆逊听罢,引数十骑来看石阵,但见四面八方皆有门户。陆逊笑说:“这是惑人之术”,于是亲自进阵。一进去之后,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遮天盖地。陆逊等但见怪石嵯峨,奇峰似剑,横沙立土,重迭如山。又听见江声浪涌,有如剑鼓之声。这时陆逊才大惊失色,以为中了诸葛亮的计了。    
   这个“八阵图”古人传说它是按照奇门遁甲的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布局。它变化无端,可比十万精兵。陆逊至此退兵,于是形成天下三分的政治军事形势。

    由此可见,雄险无比的瞿塘峡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曾起过重要的作用。留下了威武雄壮可歌可泣的历史遗迹。

 
来 源:《地理知识》1997年第2期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